父亲离开我已经77周了。每每想起父亲,总觉得他还在,他在我的心里、血液里。
父亲1926年6月出生在大山深处的一户佃农家庭。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力气讨生活,过着清贫的日子。父亲16岁就出道,什么活都学,什么活都能干。给人家干过长工,因为父亲手艺好力气大而闻名乡里;被国民党抓去当过壮丁,解散后,靠一路打工才回到家乡;为了获取粮食砍伐树木放过排;参加业余狩猎队伍打过猎,曾经和他的队友们打过无数野猪,给家乡人民带来美味又保证了粮食作物的丰收。父亲什么活都能干。家里造房子了,他能干木工、篾工活,也能干泥匠活。父亲在生产队里一直当队长,后来分田到户了,父亲也不马虎,带领大家建设家园,要地里山上的活都干的很好,才吃得下饭睡得好觉。父亲一生坚韧不拔,睿智但从不张扬;朋友很多却很隐忍;能干又勤快。
父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父母曾经带着三个儿子移居他村,白手起家再生育两个女儿。我便是他的小女儿。
父亲是大山里有头脑的农民,他早就明白知识会改变命运。在大山里面,只有读书能改变未来。他让子女读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要走出大山,要好好读书。尽力培养我直到大学毕业。在当时的山区,让女孩子读这么多书的家长真是凤毛麟角。
因为父亲的培养,我从大山里的毛孩子起步,走到城区当老师直到在市区当校长,一路走来顺顺利利。在我事业有些成就,自我感觉有些得意的时候,父亲总会很平静的对我说,一个人的事业和成就是靠大家的帮助才取得的,要我想想一路上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要心存感谢。在我沮丧迷茫时,父亲会找我谈心,他认为我是最优秀的,一定会有办法克服困难。
父亲常常说,哪怕人家对不起我们,我们也不能做对不起别人的事。父亲一直在严格要求我,鼓励我,扶持我。
大山养育了父亲,父亲就像大山那样,坚韧而厚重。父亲教育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是山的孩子,不要丢掉山的品质。
父亲就像一座灯塔,他用爱来为我们导航。他才读了两年私塾的书,却深明大义,通透人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平静地面对生与死,又一次给我人生的启迪。
山还在那儿,父亲就一定还在。父亲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