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打的难”,到底难在哪?
不少市民认为:金华的出租车数量超过5年未增加,已无法满足当前市民出行需求
昨日,《今日婺城》头版刊登了《金华市区出现“打的难”现象》一文,引起读者热议。不少人认为,金华的出租车数量超过5年未有所增加,已无法满足当前市民出行需求。
读者蔡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我看了《金华市区出现‘打的难’现象》这篇报道,也想说两句。现在‘打的’经尝要和陌生人拼车,甚至有时候连拼车都很不容易。我觉得,这种现象说明了金华的出租车已经‘供不应求’了。”
也有几位读者来电称曾亲历过司机随意拼载的情况,并认为现在不少司机态度“有点牛”。市民金女士表示:“现在‘打的’,很多时候会遇到拼载。大部分司机看到有人招手,立即刹车停下,然后才会告知乘客‘顺路的话,让我带带他(她)’。也有一些司机根本不打招呼,自顾自停车带人。遇到这样的司机,我心里会很郁闷,特别是赶时间的时候。其实,对于其他乘客,我也理解出租车难等的难处,但我觉得,司机应该尊重一下先上车的乘客,事先知会一声,得到理解后再拼车。”
记者为此也采访了两位出租车司机,他们共同的感受是:现在的人越来越“开通”了,老人、小孩都愿意“打的”,生意自然越来越好。
司机王先生从业5年。在他的印象中,刚开始开出租车时生意“好点难做”。他说,自己在2005年的时候开夜班车,平均一夜收入在200元左右,交了“份子钱”和油钱后,能到手七八十元已经很不错了。而开一个白班,收入也就300元左右。王先生说:“去年上半年开始,我发现生意好起来了。到了去年下半年,拼车的情况已经比较多见,特别是节假日,生意根本来不及做。”
王先生认为,金华人越来越“开通”,以前很多人即使等候1小时,也坚持坐公交车。可现在,只要10分钟没等到公交车,市民们就不愿等了,干脆招手出租车。还有,以前根本看不到老人、小孩单独坐出租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人、小孩“打的”的现象随处可见。另外,金华的大商场越办越好,周边县市群众喜欢在周末、节假日来金华购物。这也使“打的”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据王先生观察,市区商业街,像解放东路(银泰新天地)附近,一到重大节日就堵车,有时候等候出租车的人可达数百人,“路堵人多,这时候‘打的’不难才怪”。
司机小方从业7年。他表示,金华市区最后一次增加新出租车是在2004年,一次性增了180辆。小方承认,在那一次增加车辆之前,市区也出现过“打的难”的现象,因此,“可以认为现在出租车数量有点不足”。他同时坦承,“上次增加车辆后的一段时间,出租车生意一下子差了很多。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并不愿意现在增加出租车数量。不过,为了缓解‘打的难’,迟早要采取这个措施的。我只希望到时候能够分批次增加新车数量,给我们这些‘老车’司机有个过渡、调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