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金华市经济委员会与琅琊镇东坑村共建结对侧记
近几天,琅琊镇东坑村村主任林根生特别地忙碌,为了做好金兰水库翻修内外两个埠头和新建两所“候船亭”这件大事,他索性将生意委托妻子打理,自己则忙于工程的前期准备。
在2003年整村搬迁到琅新村之前,东坑村民们世代聚居在离琅琊集镇20多公里远的崇山峻岭中,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村民收入低。金兰水库建成后,村民们进出村都需要用船摆渡,一些生产生活资料必需品都需要用船渡才能进村。
林根生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整村迁移出来,但山里的田地还需要照料,山里的杉树毛竹要运出来必须要靠渡船。“金兰水库里外两个埠头已经使用几十年了,早就应该修建了,就苦于口袋里没钱。”林根生说,结对单位市经委的领导得知情况后,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当即答应提供我村水泥50吨,大大地缓解了建设资金紧张的困难。记者了解到,在前年山区原东坑旧村改造道路进行水泥路面硬化施工时,市经委曾经赠送6万元现金和50吨水泥,使该村完成3000米长、1.5米宽的旧村道路水泥硬化工程。
和许多下山脱贫村一样,东坑村2003年迁移到琅琊集镇后,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少资金,致使基本的公共设施都不完善,就连村两委办公、开会都要租用村民的农房,情况相当的窘迫。村里建造综合办公楼筹措不到资金,市经委及时地伸出了援手,资助现金6万元,并送来了水泥、墙漆涂料等物资。大楼建成后,他们又送来办公桌8套,赠送34吋大彩电一台。
记者在东坑村综合办公楼看到,这幢4层钢混结构用房,堪称琅新移民村“最大方气派”的建筑,会议室、阅览室、老人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在阅览室里一册册放置整齐的图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林根生告诉记者,这些书很受村民的青睐,经常会有村民前来阅览室看书。这里的500多册图书也是市经委赠送的。据介绍,村里把底楼用房拿来出租,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创造一笔不菲的收入。在该村的会议室里,悬挂着一张东坑旧村大图片,从一张张照片中可以比照,通过结对共建,深切地感受到东坑村方方面面所取得的成就已今非昔比。
走在宽敞整洁的村道上,一幢幢别墅式的楼房鳞次栉比,房前绿树婆娑,盎然生机扑面而来,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优美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结对五年来,市经委对我村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从借农户用房开会办公到建成办公大楼,从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到去年达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空白变为村集体连年有收入,从落后村成为区级“文明村”、“生态村”,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经委结对共建的功劳。”东坑村七十多岁的老会计华荣根感慨地说。
除此之外,市经委每年都会组织下村慰问,应炳兴主任甚至带领全体机关干部下村蹲点,不怕艰苦,不惧劳累,与村民同吃同住一起劳动,帮助该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市经委干部林永进说:“帮助结对村出资出力进行新农村建设我们全力以赴,看到结对村各项事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心里也蛮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