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绿谷”生活还有多远?
——“推进婺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综述之二
“当前,我区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发展和经济量质并举的关键时期,正处在产业规模逐渐形成和产业结构集聚优化的转型期,在这个阶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前不久,婺城区委书记陈陆一在区委五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区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着力打造‘天蓝山青水绿,秀美和谐宜居’的生态婺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婺城人民的生活品质。”
一石击起千层浪,陈陆一的报告引发了全区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新的目标带来新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自觉行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以前,我们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后来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现在我们发现,原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傅关福说。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与其他县(市、区)相比,婺城区经济总量较小,发展相对落后,这是我们的劣势,但是婺城区在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有沙畈水库优质的饮用水,有南山、北山的美景,有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的田园生态风光。随着浙中城市群的加快发展,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的开发实施,杭长高铁的施工建设,婺城将好地融入到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只有立足区情实际,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利用好生态环境资源这一优势,加快实现婺城“崛起争先,繁荣发展”的宏伟蓝图。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树立生态文化观念,就要增强生态危机意识。目前,我区工业、农业等领域污染物排放量仍较大,特别是化工、造纸、水泥等污染行业,加上农业规模养殖量大面广,由此带来的行业性、区域性、流域性污染的问题仍较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金华市环保局婺城分局局长贾善龙在接受采访时,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他对婺城区环保工作的忧虑。
改革开放以来,婺城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从生态区创建指标看,目前婺城区仅有省级生态乡镇5个,还远远没有达到创建省级生态区的标准。金华江地表水环境质量、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与省级、国家级生态区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看,目前婺城区经济粗放型增长的特征较明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从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看,少数干部群众片面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该先保经济发展,后考虑环保问题。这种观念的存在,致使生态监管机制效率不高,环保政策执行和环保执法存在诸多障碍。
“树立理念,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出路
“要实现‘天蓝山青水绿,秀美和谐宜居’这个目标,一定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就区农办来说,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扎扎实实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和山区移民工作,为创建省级生态区打好基础。”婺城区农办主任倪玉奎认为“人人树立生态理念,人人参与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仅有助于环境政策制定与决策过程中各种利益的协调,增强环境决策的正确性,还有助于环境监管部门及时了解、获取各种环境信息,便于及时、准确地制止、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公众的参与与否将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同时也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只要全区干部群众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规范个人行为开始,为婺城区的生态文明发展尽力,我们相信明天的婺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