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记白龙桥郑岗山村主任郑善喜
编者按:今年以来,婺城区各级党组织把深入开展“婺城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活动中努力提高党员素质,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典型。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本报将陆续推出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系列报道——《先锋人物》,敬请读者关注。
小时候,白龙桥郑岗山村的郑善喜有一个愿望,那就是长大后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这个愿望伴随了他许多年,2008年,36岁的郑善喜毅然决定放弃老板身份,回到村里当了一名村主任,他开始要努力实现他的愿望,为乡亲们谋福祉。11月9日下午,当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忙着和4名村干部一起商量村庄污水治理的事情。
36岁之前,郑善喜走南闯北在外承包了很多工程,可以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可是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拥有多少财富,郑善喜都没有忘记自己是郑岗山村人,那里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可每年春节回家一次,家乡的面貌始终没有改变,映入他眼帘的依然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进村的路窄得连一辆小汽车都开不进去,严重制约着村里的经济发展。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每次郑善喜一回到村里,就会和村两委干部交流,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并把外地好的做法告诉我们。”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圣喜告诉记者,2008年换届的时候,很多村民希望村里能有新气象,都想郑善喜能回来,不过考虑到郑善喜在外头生意做得很好,每年收入都有上百万元,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没想到,他会这么爽快就答应了。现在,郑善喜是村两委成员里最年轻的一个,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激情和希望。
郑善喜说:“上任前,他曾经和村干部一起到罗埠镇下郑村去参观,让他深有感触,也坚定了他要‘改变本村面貌’的想法,他希望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回报给家乡父老。”当然,对于他的选择,也有些亲戚朋友好心劝他:“咱村事情太多了,放着省心的既挣大钱又有自由的大老板不当,你图个啥?”
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一切。郑善喜决心要干出个样来给大家看。走马上任的第一年,他就解决了村民饮用水问题,全村2300多人都喝上了甘甜的沙畈水;随后,村庄道路硬化,聘请保洁员搞卫生、收垃圾;开展村庄整治、电网改造、污水治理;对于这个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来说,三年来,村里的新农村建设要投入资金500多万元,除了上级政策补助,郑善喜和所有的村干部都要利用各自的社会资源,积极筹资。“每次外出跑关系、联系业务,郑善喜都自己掏腰包,从来不向村里报销。村里发工资,他也一分不要,说要把这钱用到村里的建设中去。”郑圣喜告诉记者,不仅如此,郑岗山小学撤并到虹路小学之时,郑善喜又拿出了自己的5000元钱为学校增添电脑设备;还为村老年协会购买DVD,尽可能地为老百姓多做实事。
今年,郑岗山村除了本村的村庄整治、农房改造、污水治理等工程外,还涉及到杭长客运专线、输油管道等国家级重点工程。从6月份本村的农房改造工作开始,每天早上6点,郑善喜就从城里出发了,早上8点,他会准时和村干部碰头,商量100多户农房拆迁工作;8月份开始,又要忙杭长线涉及到的300多户农民土地征用工作,每天忙到儿子睡觉以后才能回到家。8岁的儿子经常会问妈妈:“爸爸到哪里去了?”“所有工程,我们村涉及到500多户农民,今年的工作量是有史以来最多、最重的,”郑善喜说,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也很吃力,但村两委班子团结,党和政府又很信任他,现在他已经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他更加要好好干,不能辜负大家。
其实,郑善喜的心思远不止于此,他把眼光看得更远,除了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还想让村民们都能过高质量的生活。“把村里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村上治理好了,我们每个村民的脸上都会风光。”郑善喜谦虚地说,老百姓相信他的话,他会继续干下去。接下去,他还想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让村里集体经济也能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