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就业工作,鼓励支持群众通过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进一步深化保险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即征即保。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确保职工工资合理增长,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城市居家养老中心服务站建设,探索建立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管理服务机制,提升社会救助平台信息化水平,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提高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继续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确保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4.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薄弱学校建设改造力度,促进各中小学校立足实际办出特色。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整体师资水平,建立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等多种办学模式,努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探索办园体制改革,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扩大等级幼儿园数量和比例,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继续加大校园安全工作力度,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围绕服务我区特色产业发展扩大校企合作,扶持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性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打响职教品牌。继续大力支持区域内高校发展,扩大校地合作领域,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为我区经济社会服务。
25.提高医疗卫生和人口工作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规划,加快区域内综合性医院建设,提升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按照“六位一体”要求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机制,增强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严格卫生监督工作,加快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管理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大力培养基层医护人才,提升医技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稳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重视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强化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6.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总结办节经验,提升办节水平,努力打造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地方特色的品牌节庆活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扎实开展文化强村(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块状文化发展。充分发挥区“三农艺术团”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农村文艺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繁荣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春泥计划”,为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力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依托浙中信息产业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继续推进体育强乡镇、小康体育村创建工作,大力培养体育人才,不断提高全区竞技体育水平。
27.深化平安婺城建设。继续推进平安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不断拓展系统平安创建工作领域。着力提升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大对社会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的整治。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合理解决群众诉求。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面推行,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等重点组织的管理,不断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努力提升对归正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群的教育管控水平。加强国家安全和人民防线工作,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斗争。强化对互联网、信息平台等虚拟社会的监管,提高舆论的研判和引导能力。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现场处置能力。全面深化平安宣传活动,推进“六五”普法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基层安监队伍建设,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七、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28.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工业主导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创建一批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产品附加值高的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企业实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支持企业研发和生产环境标志产品、节能节水产品,鼓励企业开展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和国际绿色认证。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大种养结合、林养结合和农牧渔结合的新型农作制度应用,推进三沼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型农牧经济。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养生、乡村旅游,做优、做强生态旅游业。按照安全、高效、环保的要求,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从商贸环境、商品采购销售、生产者责任等方面入手,推行生态商贸模式。
29.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抓好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工作,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污水收集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扎实推进平原绿化、城乡绿化工作,抓好生态公益林和重点防护林建设。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重点做好饮用水源、地下水资源、空气质量、山洪和地质灾害的监测,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力度,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维护生物多样性,建成比较完善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体系。
30.扎实推进生态整治。继续深化“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和重点污染区域的整治力度。创新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严格把好企业“入园关”,从源头上防止新污染源的增加。落实减排措施,确保完成各项减排工作任务。深入实施金华江“531”污染防治工程,确保金华江婺城区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加强集镇环境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和镇容镇貌。积极实施“生态养殖工程”,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安全监察网络。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全面推行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环保承诺问责制和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制。
31.积极倡导生态理念。加强教育引导,大力开展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层面生态文化理念提升工作,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生态文明教育和环境科普宣传活动,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倡导绿色生活,深入开展生态乡镇建设和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家庭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低碳生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八、着力强化各类保障,增强崛起争先繁荣发展新动力
3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和职能转变,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完善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网上服务,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综合利用效益。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企业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健全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积极探索工业存量用地流转机制,健全闲置土地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发展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市场创新模式。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行业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工作,出台鼓励扶持政策,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政干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加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引进从事高新技术研究的高层次人才、能够在产业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专业化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强技术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婺城区在外人才的作用,为全区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智力支撑。
34.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培养,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领导科学发展、推进创业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核心。按照城乡统筹要求,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努力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
35.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婺城”建设,努力建设民主法制健全,公共权力运行规范,公民权利有效保障的民主法治社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加强监督,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组织依法履职,推动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落实基层民主管理各项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司法体系建设,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36.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认真解决好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方便群众和基层办事。要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群众工作制度和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真正以制度来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