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服务 听声音 解难题
——白龙桥镇干部走访辖区企业侧记
白龙桥镇是婺城区的工业大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了全区的三分之一。“工业强镇”是该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坚持的战略。去年以来,白龙桥镇开展了“千名干部进企业、千方百计解难题”活动,落实一企一干部制度,班子成员带头走访调研,摸清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成立企业帮扶小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活动继续展开,镇干部下基层“送服务、听声音、解难题”。
3月8日下午,记者跟随白龙桥镇工办、安全办的人员一同走访了该镇洞溪工业园区内的三家重点企业,将“2010年度重点骨干工业企业”的奖牌送到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企业现状、发展形势,听听企业的管理之道,以及企业生产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将“重视企业安全”的声音带给企业主。
企业一:金华新华齿轮有限公司——精益管理提效率
新华齿轮于2001年6月在洞溪工业园区内落地,优美、整洁的环境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企业产品1/3是出口,国外对环境的标准非常高,我们这方面做得还是很规范的。”公司总经理吴新华介绍起了目前的经营状况,企业这几年的效益都还不错,每年都在提高,去年企业工业产值5000多万元,今年产值预计能提高20%~30%。“企业在发展,但是土地成了发展的瓶颈。”
在与企业负责人聊天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虽然目前土地制约企业发展,但企业还是能积极通过其他方式出效益。“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人工成本都在涨,加上很多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现象,我们今年重点将从管理上要效益,将通过一年左右时间导入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化’管理模式。”吴新华告诉我们,精益化管理模式实施以后,把几台机器组成一个群组,只要一个操作工通过钦按纽就能完成各项操作,对普通工人的技术要求比较低,不过对管理人员要求就会相对提高,企业重点培养精益化管理所需要的人才就行了,该模式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解决用工荒的难题,增强企业竞争力。吴新华表示,做企业压力也很大,不进则退。
企业二:金华金龙工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效益
来到金龙工具的门口,一块醒目的招工牌挂在门口,“包食宿,工资上涨10%~15%”。“目前人员缺口在20到30人左右。”公司总经理王宙荣告诉记者,公司去年产值在六、七千万元,正常的话需要150人左右。
据了解,公司创建于1995年,专业生产工具箱、工作台、服务车、手推车、旅游桌、锯马等工具产品。公司现有标准化厂房2万平米,200多台先进机械设备。产品全部出口,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产品产量、品种、质量不断提高,部分产品通过GS国际认证,远销德国、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国。“企业有自己的研发人员,已经研发了专利产品10多种。”王宙荣告诉我们,企业必须不断研发,创新,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接下去,企业准备向更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转型。
企业三:金华东联汽车变速箱厂——转型升级快发展
东联汽车是白龙桥镇的纳税大户,去年产值突破1个多亿,上缴税收2000多万元。来到企业大门口,就能看见里面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们正月初三就开工了,订单很多来不及做,企业工人全部回来了。”企业负责人赵志铭说。不过除了工厂的忙碌外,我们还能看到厂区内的拥挤和厂内道路上黑漆漆的油污。“我们也很想把企业的环境重新整顿下,建起好的企业形象。”赵志铭感叹到,土地是他们目前最大的困难了。“企业这两年在飞速发展,但是厂房是租用的,不能大面积进行改造。”
据介绍,该企业以前为汽车变速箱提供齿轮配套,这几年该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加上汽车行业的饱和,2008年企业转型做工程配件,为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配套,并成为国内柳工集团等很多上市公司的定点加工商。一方面转型,另一方面企业注重技术投入,每年的设备投入都在2000万元左右,去年投入3000多万元引进了14台国内最先进的模齿机。“本来这些机器需要在恒温室里工作,但是因为厂区有限,我们只能把它们跟普通机器挤在一起,并为每台机器单独配置空调。今年我们还有4台机器要进来。”
记者看到,不仅是机器没空间摆放,有些已经通过在空地上搭临时雨棚的方式进行摆放,就连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都是非常的拥挤,15平方米的房间摆着两张普通大小的办公桌,一排沙发和茶几占去了大半的空间。“我们有资金改造,但是没地方改造。”赵志铭无奈地告诉记者,去年底的大雪把雨棚给压塌了,他们只能搭起油布让工人生产。
镇工办负责人表示,将会把企业的声音带回去,通过与上级政府、相关部门协商,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