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的良心——中国足球打黑第一斗士》
出版座谈会摘要

时间:2011年4月20日9:30
地点:北京华侨大厦
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高官的良心》这部作品我个人以为从事件本身来说,它不是一个特别新鲜的事件,但是我是觉得我们今天来看这样一个作品,来回顾十年前这个事件,实际上它背后隐藏了或者折射出来一些思考和主题是非常重大的。这样一种思考,这也是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更看重的一点,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价值,至少我个人这么以为,这部作品的精神价值实际上是远远大于事件本身。因为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经常靠题材来取胜,重大事件、重大题材,揭秘披露一些独家事实,但恰恰在这些方面,《高官的良心》坦率说它不是最突出的,但是我个人以为它更突出的是在大家都已经基本上比较知道的,或者说没有多少新鲜事的事件背后,对这个事件本身的思考,以及主人公陈培德同志内在的一种精神气质。也就是这个书名上提到的良心、道德、自律、司法、监管等等,这些问题在这个作品里面都有它独特的思考,而这样一种思考对我们当下的社会是更有价值的。
陈一辉(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晓军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作者,他平时是理工大学的教授,他有很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但是他这几年一直在非常认真的写,我觉得他的身上非常富有社会责任心,有一个道德良心和赤子之心,这是他最感动我们的。平时他的生活很单纯,也没有什么炒作,他获得的鲁迅奖是当时浙江省第一个奖项,是破了记录的。但是他的生活一直简简单单,没有过多的炒作自己、宣传自己,所以他这一点得到我们的敬重。他的《天使在作战》,包括他得到新中国六十年报告文学优秀作者这样一些成绩,他也是我们作协的副主席,我们有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他也积极参与。最近他用很快的速度写出这本《高官的良心》,我特别敬佩他,因为在他当时这样一个位置,敢于向足球宣战,向足球的黑幕宣战,我知道这里面是要相当大的勇气和胆识,正是这一点赢得了浙江省,包括我们全国很多人对他的敬重。
卢元镇(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体育理论家):我觉得如果中国不能够把说真话真正提倡起来,我们是要吃苦头的,我们将来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这样一个社会是难以建立起来的,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可能是会失落的。由于大量假的东西的重生,它推动了中国的法制建设,最终我们一定会在一个高度民主和法制的社会里面来让真话成为大家所共有的,而不是像陈培德先生一样是一个另类的个别的现象而成为整个社会所公认的。一个上海文艺学的教授讲了这样一段话,他说“什么样的民族语言是纯洁的,这个民族总是说真话,这个民族甚至愿意说真话而付出代价,这个民族总是鼓励人们自由地说真话,这个民族甚至愿意为此献出生命,这个民族总是愿意倾听那些个体的人处于弱势的人说话,这个民族总是站在弱小的立场上说和听的”。我觉得他把说真话的问题提高到民族品格和国家的前途来讨论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雷达(著名文学评论家):朱晓军是近几年来报告文学新崛起的很有实力的、很有活力的作家。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常独特,他写这个打黑、反腐,恰恰是从一个玩儿的游戏里面进入,在这个领域里居然这么惊心动魄,它对全局,对整个社会的腐败非常独特,连这样的领域都如此之黑,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腐败呢?……我觉得现在报告文学还是要涉及到国计民生、民生疾苦,要敢于对社会腐败现象、老百姓痛恨的东西,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东西敢于出来说话,只有这样报告文学才能保持自己的活力和生命力。
李炳银(著名文学评论家):我觉得这本书所表达的在足球的平台上,在足球的领域,写出了一种人的精神,写出了一种高贵,写出了一种纯洁,写出了一种无畏。
白烨(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评论家):我觉得这本书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它是一个良心作家描写良心官员的一部良心之作。
杨晓升(《北京文学》杂志主编):《高官的良心》这部作品视角独特,独辟蹊径地抓住了陈培德局长的一个抓手来展开,陈局长应该是体育界的高官,按说用世俗的眼光来打量,他应该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他的原则跟别人不一样,面对丑恶,面对体育界的腐败现象,他嫉恶如仇站出来,他其实可以不说,也可以不管,作为体育局长出精彩出成绩是你的主业,但是你作为一个高官打破了潜规则,自己也承受了很多的质疑和压力,成为一个另类的高官。
梁鸿鹰(中宣部副局级调研员):朱晓军的作品我们觉得他带着问题去写的,你不是那种写的无关痛痒,人吃完饭以后随便看一看的,他这个是带着思索的。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敢于坚持正义,为我们事业的发展,不顾自己荣誉、地位、进退,陈局长的形象始终是立得起来的。而对他形象的塑造是建立与朱晓军对事实的掌握。
张健(中国体育报原文艺部主任):今天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回过头来让我们非常冷静地对腐败现象的警醒和反思。我很震惊这本书里披露陈局长写的一封信,我觉得这封信的价值非常之大。我们现在面对着腐败绝不仅仅是足球,足球变成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足球腐败是我们民族腐败的一个分支,不光是足球,整个中国体育界都造假。我非常希望这封信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通过这本书我相信会看到的,说明我们的目标对准的不仅仅是足球,足球出现的这些问题那是罪有应得。
姜胜群(球迷代表):我来自哈尔滨,跟晓军是一个家乡的。看了《高官的良心》感受两个字——震撼。作品的意义在于它揭示的不仅仅是足球的黑暗,而是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足球界黑暗的社会原因。作为一个读者,我看了这本书是落了泪的,我为龚建平落泪。
刘茵(报告文学评论家著名编辑):关于这部作品我简单说三点:第一,一个反腐斗士的形象。第二,一个重大的主题。第三,一位有责任感的优秀作家。
陈培德(本书主人公):《高官的良心》这本书和其他已经问世的以足坛打假、扫黑、反贪为题材的书的不同地方,我认为在于除了龚建平之外,没有具体地去披露另外哪一个裁判、哪一个足协的官员怎么涉黑,没有涉及到这些细节。但是我认为它从另外一个侧面,但却是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披露了足坛、体坛反腐败的阻力究竟来自何处。所以读者看到这本书以后就会明了我们中国反腐败的斗争为什么会这样艰难,这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有一个期待,这本书能够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有一点点推动。为此我有三点建议和希望:第一,要举一反三。第二,应该由此及彼。第三,我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唤醒更多现在在位在职的领导干部,一切有良知的、有责任感使命感敢担当的共产党员都应该抛弃个人的得失,为自己所负责的这个方面的职责保持纯洁,保持干净,清除腐败,尽己所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朱晓军(作者):我想谈谈写《高官的良心》,在我写《高官的良心》之前我写过很多关于疫苗、食品安全方面的作品,很多人认为我是专门揭黑,是一个反腐败的作家,其实我一直在思考,我不管写疫苗也好,写足球也好,在我作品中都有一个正面形象。我一直希望这个正面形象对大家有一个作用。温家宝有一个讲话很好,他说“我认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觉得这句话很到位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说过,人本无所谓善恶,不良制度所决定的权利机构和社会情景才是真正的恶魔。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无论是陆俊也好,龚建平也好,南勇也好,其实都不是坏人,但是中国足协的这种体制造成了他们这样。温家宝谈到要改革这个体制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有像陈培德这样的人,他有良心,有坚守。
《高官的良心》座谈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