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农民,突发奇想地自制出了后驱动拖拉机、挖掘机、电动叉车、剪叉式电动汽车升降平台。他乐此不疲地设计图纸,改制零部件,直到自制成功,被人们誉为——
汤溪农民“机械王”范柏华

农民范柏华继成功自制出后驱动拖拉机、挖掘机、电动叉车后,又成功自制出了实用、新型的剪叉式电动汽车升降平台,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这让三乡五邻的村民们吃惊不小。由此,他成了当地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
日前,我们慕名来到婺城区汤溪镇厚大村,找到了范柏华。在他家里,我们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玩“机”的经历;在庭院里,范柏华兴奋地展示了刚自制出来的新型剪叉式电动汽车升降平台……
20年前,成功改装后驱动拖拉机
现年53岁的范柏华,其貌不扬,却是一个神气十足、风趣幽默的汉子。他的脸,黑得发亮,可他却说,这不叫亮,跟生锈了的铁一个样。我们夸他聪明能干,他又自喻,吵鬼爱玩。是的,范柏华少儿时代贪玩,长大后更是好“玩”,玩“机”。于是,他“玩”出了令人啧啧称道的“机械王”。
范柏华说,他小时候不肯读书。上学的时候,早上把书包藏在田野的稻草堆里或杂草丛中,放学时分,取出书包等在路口与同学们一起回家。“那你一天到晚做什么呢?”我们“呵呵”地问。他说,满田满畈翻跟斗,地头路头追小狗,爬树抓鸟下水捉鱼鳅,每次考试喔喔喔(他把“零”读成汉语拼音的“O”)。
初中毕业后,范柏华种过地,当过矿工,又先后办过建材厂、棒冰厂。厚大村是一个拥有3000人口的大乡村,范柏华看到每天来来往往的自行车穿梭于他的眼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便在村口摆起了自行车修理摊。两年后,他又购置了设备,着手修理手扶拖拉机,并摸索出了一整套拖拉机的维修技术,得到了广大拖拉机手的一致认可。
有一天,范柏华修理摊前停了一辆吉普车,他趴下身爬到车底下看究竟,终于看出了门道:吉普车时速快,行驶稳,原来就是后驱动装置的缘故。而手扶拖拉机则是前轮驱动,所以它力小,时速慢、行驶不稳,转弯时还易发事故,安全隐患大。范柏华这就有了改装后驱动拖拉机的动机了。
1991年,范柏华从龙游县一旧车收购站买回了一台上海牌轿车上的变速箱。回家后,一辆以手扶拖拉机为基础的后驱动农用拖拉机在他的手上很快诞生了。在当时还没有后驱动“小方拖”的年月,范柏华这一创举,比市场上供应的“小方拖”提早了3年,轰动了汤溪及其周边乡镇的所有拖拉机手。“只要我的车一上路,众人的眼球就马上飘过来。”范柏华回忆起往事,一脸兴奋与自豪。
6万元,制成三组驱动轮挖掘机
2005年2月,在汤溪镇野鸭塘村的农田整改工地上,范柏华驶进了一辆自制铲车,再次引起轰动。
这辆铲车,范柏华投入1万多元资金,历时3个月时间,又经过几天的试验表明,该铲车为拖拉机装泥土作业,效果是不错的。“但由于铲车重量太轻,25匹马力的动力也太小,因此用于深层泥的铲土,铲车的尾部就会高高翘起,使不出力。”范柏华说。这之前,他还自制了一辆挖掘机。
那是2001年下半年,范柏华在某工地上,看到一辆小挖掘机工作一小时获报酬200多元,挖掘机所产生的非凡的经济效益,使他对挖掘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范柏华不断地摇着头,说:“当时购买一辆小挖掘机需要30多万元钱,我是无论如何买不起的。”他说,当时汤溪镇境内没有一辆挖掘机,而施工单位需要挖掘机时,都必须从外地雇进。
由此,范柏华有了一个大胆的梦想:自制挖掘机。
2004年8月,范柏华开始付诸行动,画设计图,制作零部件,经过两个月没日没夜地工作,一辆投入3万元、25匹马力的挖掘机自制完工。他兴奋地开着挖掘机下到溪滩里进行操作试验。其功效他非常满意,但爬坡、过水沟、下烂泥地等功能完全不行。原来,挖掘机是履带式装置行驶的,为节省资金,范柏华采用4轮式装置替代履带式。
铲车和挖掘机的实地操作,达不到应有的性能,没有理想的功效,这使范柏华从中找到了诸多原因和各种结症。于是,他把铲车、挖掘机全部拆了。
“他很聪明,什么东西看一眼,就能看出门道。”村民们这样评论范柏华。
范柏华自从产生自制挖掘机的那一刻,到经历失败的挫折,没有放弃对成功的追求。然而,范柏华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儿子正在读书,他一年到头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自制机械上,不仅没有收入,而且还欠下了债,要继续研制,缺少资金首先是个问题。
2005年5月,范柏华新添置了1万多元钱的工具,准备慢慢地借回钱继续制造。当妻子范向花把打工挣回的钱全给了他时,范柏华对自制挖掘机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并马上出台了制造方案:仍然实行轮胎替代履带,驶上道路不使路面受损;采用3组轮胎全部驱动装置;动力采用28匹马力柴油机装配;零部件全部按标准件规格制造、安装;操作旋转度规格180o。
范柏华完成设计图后,开始了艰难的零部件制造和采购。他没有齐全的工具设备,有时为了一道看似简单却很繁琐的工序,他要跑十几家机械车间,才得以完成。范柏华说,对每一道工序,他都认真、仔细去做,不敢掉以轻心,若万一有个差错,损失的就是钱。范柏华常常是有了钱,就开工;没有了钱,就琢磨着借钱之路。为了钱,他甚至把家里一台惟一值钱的电冰箱也变卖了。
闯过道道难关后,9月底,这辆投入5.6万元,重3吨的挖掘机,在范柏华的手上横空出世。他说:“经过实地操作表明,它完全具备了爬坡、过水坑、下烂泥地等的功能,与生产厂家出产的相比,其作业功效达到70%以上。”从此,范柏华被人誉为“机械王”。
动真格,自制电动汽车升降平台
出了名的范柏华,与他人合作创办了一家机械厂。由于缺少资金,机械厂办了5个月就关闭了。范柏华常常把自制的挖掘机与工地上的混泥土拌料机联系一起,发挥想象,“若是把挖掘机与拌料机有机结合,它们不就成了自动拌料机吗!”。范柏华终于有了自制自动拌料机的念头。他东借西拼凑了2万多元钱,把一台自动拌料机制成了。由于多功能供油系统采用其他零部件代替,在操作中起不到理想效果,自动拌料机最终因缺少资金未完善而半途流产。
范柏华终于明白,聪明的才智发挥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前些年,他看到种植、养殖、加工等场地开始使用钢棚进行生产。于是,范柏华于2007年走上了钢结构钢棚制作业。由于他搭建的钢棚美观、扎实,收费合理,获得了汤溪周边乡镇及琅琊、白龙桥、龙游等地种养、加工户及店铺的青睐。
“我是一个有米就烧饭的人。”范柏华掏出了心里话。挣到一些钱的他,又想到了机械制作。今年3月,范柏华投入1万多元资金自制了一台四轮电动叉车。这台电动叉车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灵活,一次充电可工作5小时,每次最重可提载0.75吨,提载高度达到2米。
灵感的产生就在一瞬之间。就在范柏华自制成电动叉车时,他突然想到人们目前使用的现有剪叉式升降平台。这种剪叉式升降平台,没有自身移动功能,在短距离内需要人工拉动,而移动距离长,则需用机动车拉动或运载,所以在使用中十分不便,影响了升降平台的工作效率。而另一种有自身移动功能的剪叉式升降平台,安装在汽车底盘或履带上,但结构复杂,造价高,运载费用也高。
范柏华带我们走进宽阔的庭院,见到了他自制的剪叉式电动汽车升降平台。
这辆剪叉式电动汽车升降平台,属于升降平台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X形剪叉臂的底部即为电动汽车底盘,油泵、电子阀、油箱、油泵电机、蓄电池均安装在电动汽车底盘上;电动汽车底盘上还装有驾驶装置、汽车前轮轴、汽车前后轮、汽车后桥及后轴、汽车万向节、传动轴、汽车行走电机、向电机供电的蓄电瓶、车灯;汽车行走电机的轴与汽车万向节联接,汽车万向节与传动轴联接,传动轴与汽车后桥及后轴联接;向油泵电机供电的蓄电瓶与向汽车行走电机供电的蓄电瓶组成一体。
范柏华介绍完后,请来了一位帮手。我们看到,他把安装在电动汽车底盘上的四只地面撑脚伸出后撑住地面,将电动汽车升降平台整个从地面上撑起。那位帮手爬进了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徐徐升向6米高处……
范柏华自制的这台新型、环保、实用的剪叉式电动汽车升降平台,剪叉式升降平台不但有自身移动行走功能,大幅度提高它的利用率,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载费用省,运载中不会产生废气,使用范围涉及外墙粉刷,钢棚搭建,广告牌、路灯安装等高空作业。
范柏华最后坦言:“我自制了后驱动拖拉机、挖掘机、电动叉车,纯粹是兴趣加爱好,那是我的‘玩具’,这次自制剪叉式电动汽车升降平台,我是动真格的了。”为此,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了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