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深山,驼走大漠,鱼游江河,鹰击长空。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呈现自己的光彩。——题记我的外公——尉章浩是个老知青。当他说起知青生活,特别说到他在1974年当选为金华县知青代表,1976年当选为金华市知青代表时,语气中就会透出一丝骄傲,脸上就会写满幸福。
那是1964年金秋10月,年仅十七岁的他响应党中央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与许多知识青年一样报名要求下放到农村。来到农村,对一个十七岁有着梦一样年华的他来说一切都那么新鲜:远处稻浪翻滚,近处蔬菜碧绿,还时不时袭来阵阵桂花香,画面赏心悦目,花香沁人心脾。他不由心生感慨,农村的生活多么美好!
他的农村生活从此开始了。
他经历了劳动的磨练,褪去了身上的稚气,学会了各种农活,很快就成了一个劳动能手。因此他赢得了村上的一位姑娘(也就是我的外婆)的芳心,在1971年成了亲。也因为他的出色表现,被推选为县市两级知青代表。在知青代表会上他曾经表态:扎根农村一辈子。
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对于已经成家且有了孩子的他来说尤为如此。
风吹雨淋日晒算不上什么,而要在当年微薄收入的情况下养家糊口,建自己的房子才是真正的难。知青的房子(当地大队为知青建造的房子)过于简陋,他决定自己建一座新房。为了节省开支,自己既是小工又是泥水匠,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建起了一座两层新房。
后来许多知青返城工作,而他犹豫了。家已建在农村,妻子自1976年患病以来需长期服药,回城吧,自己安逸了,苦的是妻子儿女。不回城吧,就意味着要在农村一辈子。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在农村附近找个工作,这样方便照顾家里。
虽然有了工作,可月薪只有25元,维持生活都还困难,何况妻子又要看病,孩子又要读书。于是他除了上班,一有空就到田里劳动,过着半工半农的生活。后来因为单位不景气,他下岗了。但他没有灰心丧气,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生活会越来越好的。于是他四处打工,要让孩子读书,要保证妻子有钱看病。
来到农村转眼已四十多年,他也苦尽甘来了。如今子女都已成家立业,自己退休在家种种粮食,种种菜,陪妻子看病,照顾妻子吃药,日子过得挺舒心。他常说:“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甜。遇到困难只要挺过去,一切都会好的。”
是呀,我的外公在“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信念的支撑下,过着平淡而又不乏乐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