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源于生活,表现生活
通过金华老街、老巷、老百姓的追踪摄影,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是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一组照片,同时,这些照片也真实地记录了金华市民生活的轨迹,记录了那些与金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历史故事、人文传奇,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原来位于江北一百后面的黄宾虹故居,据说是黄宾虹幼年时和他母亲住过的地方,然而在1999年两街改造时拆掉了。醋坊岭的状元坊则是清乾隆四年(1729年)始设武科后的首位武状元朱秋魁的故居。金榜题名后,由乾隆帝赐建。后来,牌坊边上的那条小巷也被当地百姓叫做“状元坊”,与状元牌坊同期建造的朱家大宅子,民间也俗称为状元坊,因为金华的文状元出过好几个,武状元只有这么一个,因此就显得别有价值。在两街改造时,状元坊也被拆掉了。
雅堂街和文化路交叉处,则遗留了许多具有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木雕精美,令人怀想。到了八咏路上,八咏楼风流独占,建筑风格隶属徽派,江南一带盛行徽雕,可见其流风所至,余韵依然。若是往西走,中山路一带,本是老火车站,商铺兴旺,很多温州人都在那里租房子、开店。那里物资交流方便,很多温州个体户都把自己生产的东西拿到金华来卖。若说起衣食住行,以前人都是共用厨房,因此有一片连在一起的灶头,这种炉灶现在很难找了。至于用水,刚开始,大家都用井水。后来,很多户人家公用一个自来水龙头,费用每户人家均摊。再后来,每户人家都装了自来水龙头,但都是装在屋外。为了防止别人用自家的水,每户人家都在水龙头上安了一个罩,这也算是特定时期的一种生活现象。自来水的变迁展示了特定时期的一种生活现象,人民广场坑道的性医学科普展览和人民东路街头录像厅则见证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那时候人们对“性”都很含蓄,要挂个科普展览的名称才会拿出来展览。当时,录像这一文化产业也刚刚兴起,普通人家里都还没录像机,都是到录像厅看,而录像厅为了吸引人的眼球,都取一些很诱惑人的名字,这些都表现了新事物刚出现时缺乏管理的状况。
最能表现文化这一主题的照片要属1989年在第1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上获奖的照片“对抗赛”。有人评论说,这张照片生动地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开放,看到只穿内衣裤的女人很是稀奇,有些外来的影视作品宣传却已经很大胆。这张照片是在老汽车南站拍的,当时,很多老太太排成一排在等汽车,而她们的背景确是一张巨幅的露骨宣传海报,于是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年轻的、年老的,传统的、时尚的,一经对比,即可见出中西文化的碰撞是何等激烈。
若是以婺江为例,当时社会与现在社会,最大的差别在于一个是生态环境。以前婺江水还很清澈,很多人去游泳;现在没地方游了,水都被污染了。另一个则是物质环境。当时,人们都骑自行车;现在,人们都开汽车。当时我在酒坊巷踩街,距今好些年了,从科举年代遗留下来的试馆、会所仍然很多,给人一种神秘感,这些房子没有卫生设施,清早起来倒马桶,这是留守老人每天最困难的事。偶尔闲情兴致来了,二三人围在一处看人下棋,或者写对书法、对联,这些都是住在酒坊巷的老人的生活状况,也体现了摄影的生活化。这类照片很真实,放着以后看会很有感觉,因为这些照片没有去导演,也不是抱着拿奖的心态去拍的,所以,人们的状态都很放松,自然。
因为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是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所独有的特点和优势。而且,葛跃进认为,纪实摄影最能触动人们的灵魂,直击灵魂深处的神经。这种触动可以是多元化的,它可以苦涩,它可以辛酸,也可以激动,也可以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