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浙江省有8个京剧团;现在,只剩下一个浙江省京剧团
原金华京剧团团长唐振藩说,“现在,从来不唱戏的人,他都来唱戏了。我们原来就是吃这碗饭的人,不来唱,那就是对不起京剧了。”
著名学者叶秀山谈京剧时,将京剧称作“古中国的歌”,深言“‘不朽性’在古代是‘神’的特性,是超越‘(个)人’的生命的,因而是一种‘神圣性’,一切古典艺术都具有这种‘神圣性’,京剧也不例外。‘神圣性’是大功利,不是小功利。如果京剧也是工具的话,它应是‘大器’。”然而大器晚成,京剧取昆曲而代之,因昆曲为其典范,其又汇合其他剧种,家底深厚,故能独步京都剧坛,由民间艺术上升为古典艺术,与委婉缠绵见长的昆曲一并成为中国古典戏剧的奇葩。京剧兴于晚清,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八个样板戏成为主旋律。近年来,京剧大有复兴之意,然一如叶秀山所言,“古调应自爱,今人不多弹”,京剧作为一门古典艺术有其永恒的魅力,也并不因为失去昔日的普及性而失去魅力。何况眼下京剧爱好者之众,大有普及之势,虽然名家凋零,惟独此心未冷。京剧团多数成了历史的记忆,但京剧联谊会则蓬勃兴起。金华京剧联谊会会长黄越翔说,“京剧演绎历史,只要有历史在,京剧就不会被扑灭。”往事一幕幕,虽如烟雾一般,时代风起云散,烟雾底下,听他唱“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极悲怆之事,也极铿锵。因为,往事并不如烟。
黄越翔:“京剧一旦喜欢上,就会迷上去”
上个星期,我去九江参加京剧联谊,发现九江也有一批京剧老艺术家在,只要有老艺术家在,京剧就能重新生根,开花结果。金华原来有一个京剧团,因此,京剧在金华不会扑灭。今年,我们还搞了一场专场京剧下乡,农民们都很喜欢。
我自小喜欢京剧,因为我父亲就是京剧迷。他是黄埔军校十三期学员,一直喜欢京剧。当年在滇缅公路上开车运炮弹、火药,唱两口京剧不仅仅能解乏,也能舒缓压力。抗战胜利以后,我父亲回老家继续跑运输,家里多了一台老留声机,专门用来放京剧唱片,梅兰芳、马连良的,一听就喜欢上了。文革期间,我们唱样板戏,我看见他们这些演员非常羡慕,更是喜欢得不得了。数十寒暑转眼过,一直到了老年大学,成立了京剧班……也就是十年前,他们老是叫我“你来呀,你来呀”,我不大愿意去,偏偏又撂下话说,“要是唱京剧的我就去”。去了之后,就遇见了唐振藩老师,他一直在老年大学任教,我是受唐老师的启发,从一个听京剧的,慢慢学着唱京剧了。他对我影响非常深刻。以前金华有个京剧团,上世纪八十年代解散了,唐老师在艺术上一直没有放弃过。始终诲人不倦,始终在传播京剧。今天过来婺州讲坛的,基本上都是原来京剧团的。今后,在他们的带领下,京剧在金华一定能繁荣。
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我现在只能算一个京剧爱好者,刚刚进了幼儿园。京剧蕴含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这也就是京剧为什么能够持久的原因所在。如京剧里的《群英会》、《甘露寺》、《将相和》,基本上讲历史,不像越剧都是才子佳人。
但京剧一旦喜欢上,就会迷上去。以前我老是站在教室的后面,因为不会唱。课上听,上完课,什么都还给老师了。唐老师常说,开始还看得到人影,后来怎么连人影都没了。它确实让人迷醉,美都在这里面了。因此,称作国粹是没有什么好非议的。2010年10月16日,京剧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文化存续。当年,金华铁路俱乐部成立过一个京剧联谊会。到了今年,曲艺家协会批准成立金华市京剧联谊会,但并非之前的一个延续。后来,又成立了婺城区票友京剧协会,为什么要成立呢?因为我们的活动范畴基本上都在婺城区,城西街道等各个街道比较多一点,当然,全国各省市也要跑跑,有点像京剧大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