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
——打工妹变身来料加工经纪人
在白龙桥镇王路荡村的一户新建农房一楼,地上的头花、头圈、假发辫各自归类,堆得满满当当,记者找寻了半天,终于在货品堆中见到了一边点货,一边又在指导的付密仙,1967年出生的她是村里交口相赞的来料加工经纪人。
12年前的付密仙还是一名在外打工的工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附近的后童村做来料加工很不错,整天呆在家里就能有稳定的收入,于是,她来到后童村的来料加工点,发现村子里的闲散妇女们都聚集在一起,手上一边干活嘴边还挂着家长里短,好是热闹。“那时村子周边都还没有开发,工厂还不是很多,村民们打工机会很少,交通也不是很便利,大家都自顾管好门前一亩地,闲时就在家没事干,根本找不到赚钱的路子。”付密仙说,她那时就想,如果去批一点货来,不仅自己赚了钱,村子里的闲散劳动力也能一并解决。
说干就干,付密仙背了个大麻袋就去义乌找来料加工进货点,当时义乌做头饰的摊位才20多个,大部分老板看她没有经验都一口回绝了,付密仙就一户一户地去认识,厚着脸皮说:“不批给我不要紧,我先留个号码给你,有需要就随时联系。”一个月后,付密仙的电话铃声终于响起来了,电话那头劈头就问:“我这里有货,一句话,你能不能做?”付密仙心里担心嘴里说着没问题,硬着头皮就一口答应了下来。5000多个头圈一到,付密仙就召集村上5、6个缝纫好手,做了改,改了做,终于做成了第一笔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之路有苦也有甜,付密仙说起12年的从业生涯是有笑也有泪。付密仙最初的想法是,厂里的工作也做着,这边来料加工也做着,两头赚钱,但一段时间下来,付密仙就果断地把工厂的工作辞了,专心做她的来料加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付密仙说,最重要的是找准方向,并且一直坚持下去。
到了第二年,付密仙就从布头圈转做太阳花,从缝纫转做手工,“技术难度减弱了,80岁的人都可以做。”付密仙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连隔壁村都来这里拿货,她的来料加工队伍也从十几人到了几十人,最多的时候甚至有上百人。付密仙说:“这么多年的辛苦,有时候真想不干了,但是想想靠做来料加工贴补家用的妇女们,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12年的时间里,付密仙中午基本都要到一两点钟才能吃上饭,“有一次我在加工点忙着忙着就突然一阵晕眩,胃抽搐地疼,这时我才发现自己从起床开始都没有吃过东西,给饿晕了。”付密仙笑着说,大女儿很心疼她,常让她干脆放弃这份工作,还是身体要紧。“但是那么多的妇女姐妹们让我带进门,我就得对她们负责。”付密仙坚定了来料加工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