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六中全会八大创新点
一、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世界文化潮流有一个规律性,那就是世界各国跟着世界前三名走,前三名引领世界发展潮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前三名,世界就跟着资本主义的感觉走。社会主义处于前三名,世界各国就跟社会主义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较量,终究靠实力说话。经济发展是实力,是火车头,是“牵引机”,“牵引”世界经济发展。发生“牵引”影响的是文化。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名,所以就有了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二、提出了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命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一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创新,推进文化创新,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统一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新实践;二是各文化部分,科学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化精品与大众文化协调推进;四大基层文化,城市社区文化、农村乡村文化、国企民企外企微企之企业文化、校园军营机关事业单位之“单元文化”同时并举,专业文化教育科研医学队伍与广大群众同时从事伟大文化创造。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人本主义为核心
一是《决定》反映了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提出了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奋斗目标;二是以人为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进行文化创造的历史责任;三是提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四是提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文化建设途径,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四、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新论断
正是因为如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五、吹响了“百年大进军”的文化号角
一是奔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要整合文化资源与文化力量,启动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步伐,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奔向新中国成立100年,要通过深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再创造和集成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梦想。
六、提出了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文化精品、杰出作品的奋斗任务
一是把其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鼓励中华儿女为此而努力。二是指出了具体实现途径。那就是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七、对如何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繁荣作出了新部署
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二是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六是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八、提出了用三支队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体系
一是党的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三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原动力”队伍建设。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
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作者张希贤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
——资料来源:2011年10月总第344期《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