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浙江宏业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大门百米处,有一个深达20厘米的消毒池,每一辆过往车辆都要经过“洗礼”,方能进入。作为目前婺城区范围内最大的养猪场负责人,“外行人”施建军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养猪新路子。
“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地方好称‘大’的,就是胆子特别大。”1996年,30岁的施建军离开农村,兜里揣着借来的100元钱就来到义乌闯天下。“帮人家打工的时候,一个月1300元,要从早上5点干到晚上10点,妻子也就每月500元收入。”不过,深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施建军凭借着一鼓“爱拼才会赢”的劲头,后来在义乌的外贸行业做出了点名堂。
2008年金融危机,让不少的外贸行业吃尽了苦头,施建军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我总不能吊在外贸这一棵树上啊。”施建军也到处打听,为今后的发展谋求方向。后来,听人说养猪不错,施建军就抱着“要做就做最好”的想法,承包下了白龙桥镇下窑村300多亩山头,按照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环保型的建造要求,施建军的这一生态型猪场已陆续投入了资金3000多万元。
“因为以前没做个养猪这个行当,刚开始还想建好了猪舍再引种猪,但后来发现这样见效太慢,错过不少好时机,于是决定边造猪舍边养猪,今年陆陆续续引进了一千多头种猪。”施建军告诉记者,从今年三月份第一批小猪诞生到现在,在72栋建成的猪舍里已有上万头肉猪的存栏量了,所产猪肉专供双汇公司。“到明年,出栏量就可以达到3.5万至5万头。”施建军打造出了婺城区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公司已成为婺城区精品养殖基地,正在申报浙江省一级养猪场。
“养殖业品质很重要,在饲料选择上我全部采用国标。”在施建军的养猪场,还真找不到“差”的东西,就连铺设的电线、猪用的空调都是名牌。“我这的猪睡的都是‘高床’,距离地面50厘米,每个猪舍还配备多台空调,常年室温保持在25℃左右,猪场里设有专门的保洁员,干干净净。”
除了品质,防疫是施建军最注重的工作了。“养猪最怕的就是生病,只要发生疫病,一夜之间就有可能让整个猪场倒闭,”要进入施建军的猪场,洗澡、换衣服,带上口罩、手套,一整套的程序必不可少。“以后还要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喷雾式消毒通道。”施建军告诉记者,消毒设施投入其实并不大,关键要看养殖户的防疫观念深不深。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施建军的养猪场最有特色的就是其生态循环模式。他投入近400万元建造了沼气池,养猪场里还专建了一个鱼塘,围墙外还有100多亩蔬菜基地。猪场废污物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处理,粪渣作为有机肥料,沼气可以发电,沼液用来浇灌蔬菜,达到了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重回农村创业的施建军,走出了一条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被评为市农村十大人才候选人。
目前,施建军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以后创一个自主品牌。“说不定,以后肉类食品的市场上也能有宏业的一席之地。”施建军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