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拥有2000吨/年高纯度磷酸铁,500吨/年磷酸亚铁锂生产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磷酸铁材料供应商,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达到年产2000吨磷酸亚铁锂的生产规模。”昨日,浙江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盛利贞表示,振华科技要为国家的绿色环保能源事业以及提高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位于婺城区白龙桥临江工业园区内的浙江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学研于一体,专业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磷酸铁锂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2007年8月,盛利贞以超前的眼光投入巨资买下了武汉大学才进入实验小试阶段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的专利。
一个产品从小试、中试、产业化生产再到投入市场,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当时武汉大学的教授就明确告诉盛利贞,专利买回去是有风险的,不一定能研发成功。“胜利在哪里,盛利贞就在哪里。”盛利贞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有信心。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曾在金华县能源办工作过,很早就意识到开发和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会是国家产业政策的一个导向,也一直在寻求合适的产品。“办企业不能随随便便,要为员工、为社会考虑,一定要有生命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办起来才行。”
据了解,由磷酸铁锂作为原材料生产出来的锂电池以其环保、安全、大容量等优势将逐步取代铅酸、镍氢、镍镉、钴锂、锰锂类电池。它是迄今为止发明的最理想的动力电池,最终将主导动力电池市场。
要把产品做好,关键是技术和人才。振华科技与武汉大学等各大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常年聘请专业领域的教授做研发,攻关技术难题。公司也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一批技术人员,全部拥有重点本科以上学历,不乏博士、硕士人才。“好的福利待遇,加上人性化的管理才能留住人才。”振华在留住人才方面也是下足了工夫。目前,该公司的产品技术性能在振实密度、放电容量、循环放电等指标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合作伙伴包括万向电动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大企业。
坚持才会胜利。的确,产品从研发到投入市场,时间长,费用高。公司整整花费五年时间从事本项目的研发,仅研发费用就已经投入了5000万元。盛利贞采取了“曲线救国”战略。在走进新能源事业前,他从事了钢材贸易。他下狠心把在钢材生意里赚来的钱投入到了新能源事业。盛利贞说:“现在产品研发成功了,今后要把新能源事业做大做强。”
目前,振华科技的低温烧结锂电池用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已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证书。企业也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为产品注册了“华普”商标,第三条生产线也即将上马。万事皆俱备。对未来,振华科技已是踌躇满志。
“浙江振华要以世界领先的材料合成技术,依托人才、资金优势,力争成为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活力,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新能源材料领航者。”盛利贞自信地说,2012年,振华科技的年产值要突破1亿元,以后每年要以30%的速度增长,实现飞跃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