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立身处世,所要追求的是什么?或许更为形象的只是笛卡尔说过的,“我的全部计划只是离开变动的土壤,找到岩石和黏土。”叶政中所追求的“中庸正道”就是他所要找到的“岩石和黏土”。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浦江才子徐儒宗赞叶政中:椽笔融东西学术,锦心著宇宙文章
叶政中:仁义中和 维时以进


左为毕民望(著名篆刻书法家),右为叶政中

左为施明德(著名画家),右为叶政中
初识叶政中,因为他的一封附在应《婺江文艺》征稿后的来信,信封背面写着“请勿再随便丢弃或后被人改用,总有可刊用的”,可见他在家乡所投稿件多有惨淡的命运,却又不甘于这样的命运而笔耕不辍。他又以“祖居古婺城千年老金华”资深笔者自居,对于金华又有一番别样风情的记忆。直到见了面后,才知道他今年八十有一,已身患癌症,但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依旧惊人。说起少时心慕屈原,仍能够随意背诵《离骚》中的段落表明皓首穷经。他在读初中时就常念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句。他和郭沫若都曾以屈原为精神导师,膺服屈原,屈原的情怀也正是其所怀抱的情怀。
叶政中的书房、卧室都被书籍、字画所充塞。斗室蜗庐,怡然自得。他总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自己壮声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病痛加身,却也不曾为病痛所阻。人世的沧桑,于他更有一种砥砺的意思,因其为人耿介,以致漫谈往事多有针砭,于人于世,有青眼、白眼之分,好恶不深藏于心,见于形色。太史公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亦在利中,“名利”二字道尽天下机关,因此,“仁义”二字破尽天下机关。他说不忘践行仁义中和精神就不会走极端。尼采说,“总之,功利和其他东西一样,只是一种我们想象的游戏,而且可能是最终导致我们灭亡的有害的东西。”八十春秋以来,叶政中仍是好争一口气,爱较这个真。《红楼梦》中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洞明与练达终究不是他所长,以致坎坷与艰辛使他走到今日人生尽头未能尽责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