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蜿蜒的小溪由北向南串村而过,宽宽的水泥路如玉带般环村而设,红瓦白墙掩映在一座座花卉苗木的园子之中。正是阳春三月,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好一派江南风光!这就是婺城区罗店镇后溪河村如今的景象,这个早已获评“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的村庄,经过一段时间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散发出更大魅力。
环村路,提档美丽花园
作为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花卉苗木种植村,后溪河无疑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照理说,拥有这样的环境基础,“美丽乡村”的名头是可以坐享其成的事儿。可是该村“两委”成员显然不这么认为,“不要合格要优秀”才是大家共同的想法。于是,环村路的改造被提上日程:改造、铺设村环东、环西、环北路(村子南面为省道金兰北线),以及村中路,一方面方便村民出行,另一方面通过对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打造成村庄的景观路,以此进一步提升这个花园村庄档次。
去年12月底,三条环村路和一条村中路建成贯通,四条道路总投资超过300万元,路宽12米,目前已经开始逐步落实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一个令人头痛、在农村又十分常见的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占道”。
花卉苗木种植需要黄土、砂石等材料,不少农户图方便,直接将材料堆放在路边。这种堆放,经常会占据大半路面,而且是长期占道。这让该村支部书记何宝平苦恼不已:“我和其他村‘两委’成员曾经逐个去劝说那些占道的农户,效果并不好。”为了“消灭”这个阻挡美丽的问题,何宝平绞尽脑汁,最终决定采取“包干责任和示范带头”相结合的办法来维护道路畅通:村干部、“两委”成员、生产队长、党员全部上阵,分片分段进行管理。当然,这些人首先要坚决做到自家不出现占道问题。这支“队伍”有近70人,对这些人下“禁令”直接解决了一部分占道问题,对其他农户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方法试行两个多月,效果显著——四条道路一直保持了畅通。何宝平表示:“这个办法以后会坚持,如果还出现占道的顽固分子,那就考虑‘强制手段’,比如,每年定期雇铲车‘疏通’等。”
北山祠,打造老人“乐园”
北山祠,即后溪河村的何氏宗祠,位于村中“大厅”(即村民小广场)旁边。该建筑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于前些年被改造成老年活动室,是村里190多位老人听戏、娱乐、闲聊的场所。
“因为北山祠建筑已经很老旧,而且此前还发现祠中的柱子有被白蚁蛀过的痕迹,所以去年年初提出修缮北山祠得到了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的一致同意。”何宝平回忆道。事实上,这次修缮北山祠让全村人拍手称快,不少人甚至连呼“修得及时”。这是怎么回事?该村妇女主任何义冠解释:“修缮之前,很多人都知道北山祠里的大梁、柱子被白蚁蛀过了,可直到开工修缮才发现问题的严重。那些将近一米,甚至超过一米的柱子、大梁已经完全被蛀空,只需要用力踢一脚,整根柱子便能截断。因为这样,修缮时无法采用人工拆梁、拆柱,只能完全靠吊机进行。”
如今老年活动室年久失修的危险已经远离该村老人,修缮后的北山祠依然古色古香却已经结实无比,它将陪伴着村中老人们度过一个个幸福的晚年。更令人惊喜的是,金华本土轻喜剧《二十分可乐》剧组现正做客后溪河,拍摄“茶花朵朵开”剧集,而其开机仪式就在北山祠举办。
重文化,村志书写历史
一个富有魅力的村庄,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样重要。这一点,显然也在该村“两委”的考量范围。2006年,该村编撰了后溪河村志。并不多见的村志,记录了该村曾经的历史。时隔六年,快速发展的后溪河有了更多值得骄傲和记录的事件,充实村志内容成了后溪河村今年准备落实的事情。的确,民间文化的不断被挖掘,令舞龙、龙灯制作等艺术重新崛起。由此,后溪河发源的竹节龙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竹节龙,比板凳龙多了轻巧和安全;舞龙时竹节中点亮蜡烛,观赏性又优于布龙,而且工艺也更精致。尤其难得的是,竹节龙的制作传人依然生活在后溪河。这样精彩的民间文化,需要挖掘和发扬,也需要通过村志书写上厚重的一笔!
还有,该村村民发家致富的根本——山茶花,如今已经在后溪河拥有一个华东地区本土品种最齐全的基地:华东山茶花品种培育中心。中心建于2008年,占地40多亩,至今已收集超过300个国内本土山茶花品种,总投资达1500万元左右。这也需要载入村志。
美丽无极限!后溪河人还在继续努力,创建更美丽、和谐、宜居的家园。下一步,该村准备在村口竖起造型美观的石头村名牌;沿村中小溪亮起用于宣传和美化的彩灯;做好环村路、村中路的绿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