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唱大戏 文化乐生活
4月3日,为弘扬婺剧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汤溪镇党委、政府在寺平村举办了首届农民婺剧坐唱班比赛,这也是今年油菜花节寺平分会场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比赛共有12支农民代表队参加,他们都是来自汤溪镇的不同行政村。与以往的比赛不同,这次比赛的评委团也是由农民组成的。
来自上叶村的代表队是第一个上台表演的队伍,他们共有5人,年纪最大的已经67岁了。说起平时的排练,代表队的负责人戴育飞告诉记者,只要干完地里的农活,几个兄弟便聚在一起弹唱。“现在年纪是大了,但唱完婺剧,整个人就有了精气神!”说起唱婺剧的好处,戴育飞高兴地回答道。
冬畈村代表队则与上叶村有很大的不同:服装统一、设备齐全。这支队伍由10人组成,既有老前辈,也有年轻的后辈。介绍起自己队伍中年龄的差距,负责人丰根生幽默地用“新陈代谢”四个字来形容。在这支队伍中,记者看到了一个身影,他是拄着拐杖完成表演的。经询问得知,他叫周国庆,出生就在10月1日。“我的左腿是在工作中意外摔断的,再加上小时候的小儿麻痹症,就这样了。”说起自己为什么拄着拐杖,周国庆并没有回避,而是笑着说,即使拿着拐杖,也没有缺席过队里的一次练习。
作为东道主的寺平村代表队由5人组成,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60多岁。虽然都是业余的队员,但这支队伍却经常受邀表演,并获得了很多奖项。当问到自己的队伍在平时有什么困难时,负责人戴文汉说道,婺剧要传承下去就需要年轻一辈人参与进来,可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耐心学习婺剧了。“像我自己都花了3年的时间才学好,年轻人需要静下心来学。”戴文汉希望本村的年轻人能支持婺剧的发展,积极参加到婺剧表演中来。
“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资金的投入,扶持农村戏曲的发展。”比赛结束后,来自金华市文化馆的林根丰就农村的婺剧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作为今天的评委,林根丰认真看完了整场比赛,并作出了详细点评。他表示,农村的婺剧表演和专业的表演是有差距的,但这个却是农民重要的娱乐内容,婺剧是属于农民的草根文化,必须一直传承下去。
作为一个婺剧爱好者,戴光孙一大早就赶到了寺平村看表演。“我觉得比赛得奖不重要,重要的是愉悦心情。”看完表演后,戴光孙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次比赛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样的比赛取长补短。”
最终,经过一天的比拼,厚大村代表队获得了一等奖,寺平村和冬畈村获得了二等奖,横山头、高畈和西章村获得了三等奖,其余获得了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