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老物什上的婺城记忆

2012-08-30 09:37:3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实习生 郦莎 文/摄

老灶头:渐行渐远的童年味道

 

  “它五脏不全,心中热火朝天,人人少不了它,日日与它见面。”这是一个谜面,每逢元宵猜谜的时候,都会拿它出来供人伤伤脑筋。生活在城里的人,恐怕得绞尽脑汁想上好一阵子。可生活在农村的人,一眼就能瞧出名堂。没错,这就是灶头。

  小时候,外婆家的灶头似乎更像是我的游乐场,每逢新年,全家人就会回山里看望外婆。顽皮的我总算是找到了一个正当玩火的理由,每每起灶升火,我都第一个跑去打头阵。点火、添柴、拨弄、吹气、疏通一气呵成,与“上灶”烧菜的外婆配合默契,偶尔还能用炭火堆考个地瓜,惹馋了一帮哥哥姐姐。

  其实刚开始,我并不懂怎么烧火。每次总是塞一大堆茅草和枯叶到灶膛里,用火柴“嘶啦”一点,就坐在小板凳上美滋滋地看着火苗窜得老高。一旦东西烧得差不多了,就再往里塞写茅草,直到手边抓无可抓,才无奈地看着火苗慢慢熄灭。后来,外婆告诉我,烧火是件讲究技巧的活儿,引燃后必须用柴火搭好架子,同时注意在火堆中心留出空隙,这样,既能保证柴火持续燃烧,又能让烧尽的炭灰可以通过灶膛中心的小洞漏到下面。如果想火旺一点,还可以用竹制的吹火管对着火堆轻轻吹气,加速空气流通。不过粗心的我,每次都分不清吹火筒的前后,一吹完,嘴边就沾上一圈炭灰,像长了络腮胡子一样,滑稽的摸样逗得全家人哄堂大笑。

  我最喜欢的,还是外婆用土灶头烧出来的“美味”。大灶头做出的饭,总是带着一股特别的柴火香,浪出的米粒颗颗饱满,弹眼落睛,吃起来粘性实足。尤其是锅底烘出来一层香脆带劲的锅巴,铲下来挺括有形,两面金黄,只需撒上一点盐巴,就算在吃饱饭的情况下还能再啃下一大块,各中风味,是钢锅、铁锅望尘莫及的。往后,家人怕外婆生灶辛苦,便置办了煤气灶。但外婆依旧喜欢使用柴灶,她觉得,这样烧出来的饭菜味道才上口。

  外公因病去世后,留下外婆一人独自生活在大山里。家人都劝外婆搬出去住,好有个照料,可外婆一下说门口的菜园子没人管,一下说屋檐里还有个燕子窝,出去了燕子飞不回来,百般借口推脱过去。其实大家都明白,无灶不成家,老灶头的缕缕炊烟下,外婆炒菜,外公坐在灶头前边往炉堂里添柴边抽烟,两个人默契而作的日子,虽已被时间带走,但记忆一直美好,她放不下家里的一切,放不下这口老灶。

  近几年,外婆的身体每况愈下,原本并不健硕的身子也显得越发单薄,她已经很少开灶生火,平时只靠煤气灶烧点米粥或者面条。我多怕,哪一天下车,村口不再出现外婆微微佝偻的身影,那只带着外婆的“味道”老灶和渐行渐远的童年味道,只能留作永远的遗憾,再难寻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潘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