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戴村花厅
中戴古韵——品茗花厅的悠悠馨香
中戴村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历史悠久。村中弄堂门楼清逸秀丽,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悠悠古韵,令人流连忘返。信步在村内的羊肠小道,扑面而来的野花香气另人心旷神怡,远处偶有黄狗经过,见到生人,汪汪吠上两声,屋内的孩童闻声探头,好奇而又怯懦地看着,我就在孩子们乌黑水灵的眸子里,走进了这个古村落。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背着相机,享受着秋日独有的温暖阳光,我仿佛摇身一变,成为《桃花源记》中的捕鱼人,即将闯入一个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而桃园的尽头,除了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还有一座扎根百年的花厅,在历史的遥远景象里,匍匐成壮美的浮雕,供生命栖居灵魂落脚。
我原以为,古时的花厅,不过是宅邸主人摆弄花草之用,一方天井,参天雨露,花厅内锦鲤游动,名花雅致,引来蝴蝶翩翩飞舞。后经询问才得知,戴家村的花厅并不是如此,传说戴家祖上曾有人考取功名,但未得到皇帝钦点,封官进爵。当时戴氏祖宗带着族人回归故里,修葺了这座宅邸,命名“花厅”,从此扎根,一代一代,生生不息。当初花厅建成之时,共占地三千多平方米,整个造型落落大方,特别是以美轮美奂的内部装点著称于世。花厅内的建筑构建均由技艺高超的工匠精雕细刻,日常生活中的鱼虫花草、飞禽走兽,均雕得栩栩如生。不止如此,建筑上还雕刻了大量的回纹、龙纹、水纹等纹饰,使整体空间呈现出华丽神奇的氛围。门窗花格的款式也数不胜数,各种构图灵活多变,色彩素雅,格调高雅。
花厅建筑的内外檐装修,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因受徽派建筑风格影响,花厅的门面上镶嵌着形式多样的砖雕,如清代的吉祥图案,故事型砖雕长板破-郑恩闹殿-祭风台、单鞭夺槊-戏文典故-打登州等,既寓意家族兴旺不衰,又以生动方式教导子孙后代如何正确做人处事,其智慧之超群,工艺之精美,堪称一绝。
整座花厅融设计、木雕、石雕、砖雕和彩墨画为一体,石雕石刻、淡彩墨画的完美结合,不仅处处体现当年戴氏家族的鼎盛,更可见当时汤溪古建筑技艺之高超。
面对魂牵梦绕的中戴花厅,我的心中竟然升起一股“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情绪来,似是要见一个爱了许久的心上人,幸福、紧张、期待……五味杂瓶。几度调整呼吸,我终于越过低矮的门槛,踏进四周被新砌的围墙包围着的花厅,原以为今日终于可以推开朱红的祠堂大门,一睹花厅瑰丽面容,欣赏旧瓦飞檐、青石玉柱、御赐匾额、龛台红烛。谁曾想到,一把生满铁锈的大锁却轻易地将我所有的美梦击碎。“最近村里请了有经验的工匠在修缮花厅,今天恰巧工匠和书记都不在,怕是进不去了。”抱着娃娃的农妇从隔壁闻讯赶来,抱歉地解释。我释然地笑笑,虽不能一圆我的美梦,让眼睛饱餐一顿古韵芬芳,但比起逐渐被村民重视的花厅建筑,我的小小遗憾,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你不介意,可以上我家看看,我家就住在后面,算是花厅的厢房了。”许是不忍见我带着遗憾而走,妇人热情地邀我去她家做客。我望了望她怀里还在咿呀学语的孩子,点点头。也罢,没有白来这一遭。
循着妇人的脚步进入花厅的厢房,老式的八仙桌上,临近百岁的老人正在慢慢品茗着一杯清茶,布满皱纹的脸在看到我手中晃动的相机时,露出警惕的表情。“孙媳妇,她是做什么的,干嘛带着相机?”老人混浊的目光一直落在我身上,小声与妇人耳语。妇人赶忙解释,“这是记者,来写写村里的文化古迹!”“噢,原来是记者,呐呐,小姑娘快来喝茶。”知道我的来意之后,老人安下心来,古道热肠地邀我喝茶。“以前老有些不怀好意的人来我们村上偷东西,房子里的东西值不值钱我不知道,不过这是我们的家,每一样东西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要好好保护。”老人斟一杯清茶递给我,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解释着。老人的话,让我眼眶一热,曾经的文明,在岁月的荡涤下渐渐走远,仅存下来的寥寥古迹,却成为某些人眼中的牟利工具。历史之所以称之为历史,不是因为它变得稀少而珍贵,而是因为它们之中,蕴涵了太多祖先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真正的价值,是故事,不是金钱。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其中道理。所幸还有这样珍惜祖先文明的老人家在,穷尽一生,驻守着这栋古韵幽香的宅邸。
老人说,他是叶氏宗族的后人,当初祖上也有人在朝为官。告老还乡后,原花厅的主人不知为何家道中落,开始变卖财产,老祖宗就买下这座宅邸的几间厢房住了下来,算算日子,已有150余年了。如今,他们三代同堂,共享天伦,虽没有大富大贵,但平淡之中温情满溢,生活十分幸福。
在老人的眼中,我似乎看到了民族工艺的传承,而感悟更多的,莫过于镶嵌在建筑之中的乡土情怀和子孙后代的深深眷恋。离别之际,回首望了望这个宁静的小村庄,也许,历史的脚步与我们越走越远,但我深信,在这,它永不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