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干部群众畅谈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担负着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各地干部群众在学习报告时表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现实需要,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
——编者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各地干部群众表示,“三型”目标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定位,又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要求,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权文荣认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三大特征。学习型特征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和科学把握的基本认识途径和认识机制;服务型特征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创新型特征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及实践原则,体现了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县委书记黄彩毕说,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应对‘四大考验’、防止‘四大危险’,需要我们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切实做好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的执政始终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浙江省委组织部调研室主任徐仲仪说。
山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李剑教授认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各级党组织都能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河北省邯郸市消防支队政委尹超说,消防部队是党和政府接触群众最广泛、联系群众最密切的窗口之一。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以“一切让群众满意”为目标,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真正做到民情民意入耳,民声民求入脑,民利民苦入心,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围绕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要求,许多地方干部群众表示,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必须创新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荣研究员说,党的基础在基层,党的生机活力来自基层。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冯聪龙说,雨花区圭塘街道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坚持党建工作跟着中心走、贴着中心做,在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和工程施工队伍中探索建立临时党组织,探索“项目党建”新模式,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了“以党的建设引领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践行科学发展”。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钟立功介绍,今年2月,广东省委党校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党委联合推出“加速优化农村党员队伍”项目,作为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试点。该项目以“强化党员政治竞争意识、提高政治竞争能力”为核心理念,探索在民主选举政治条件下党在基层农村执政地位的实现形式。
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党工委书记韦作群表示,加强基层党建创新,我们就要抓好街道社区党组织、转制公司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及地区党建联席会议建设,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特别是要进一步探索流动人员“双向管理”党组织建设模式,使流动党支部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党建促进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