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结束了,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村文化”、“社会保障”、“农村医保”、“居家养老”等民生问题备受竹马百姓的关注。
“民生”问题保持热度
衣食住行,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农村文化建设、收入水平、公共卫生改革、教育公平等民生问题,一直让老百姓保持较高的关注度。一些老百姓认为,目前,老百姓的收入水平都有所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缺乏,农村文化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要进一步弘扬农村文化,营造农村文化氛围,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
对公共卫生改革问题,很多老百姓都希望,要积极培养社区医生,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和城镇一样的医疗待遇,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真正让好医生留在农村,让老百姓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城镇。
积极扶持残疾人创业
今年41岁的李峰是竹马乡西宅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以前,是水泥厂的一名职工,去年,因公失去了右手,变成了残疾,目前只能在家里,收入主要靠抚恤金。
李峰告诉记者,“自己希望可以办一个养殖场,通过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孩子还小,不能仅靠抚恤金生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的项目还没有审批下来。”
他希望,十八大以后,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会越来越大,能够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鼓励残疾人从事创业,为残疾人开辟绿色通道,重视残疾人工作。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百年大计”,竹马老百姓对教育的关注度也在“十八大”达到高潮。竹马中心小学校长洪丹对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她说,这几年以来,农村教育发生了巨大改变,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每一所农村小学都基本建成了多媒体教室,使农村教育实现了现代化。与此同时,学校安全、学生德育也抓得越来越好。
但是,当前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多,年轻教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此外,教师专业素质培训也没有很好的跟进,学科教学的层次不够合理。
建议国家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进一步缩小城乡教师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差距,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农村老人养老待遇
在调查中,许多村里的老人都纷纷表示,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老年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这几年,物价上涨厉害,靠着几十块钱的养老金,勉强可以生活,万一有个头痛脑热,就会供应不上。
竹马乡联民村的宗益成今年68岁,是一位孤寡的残疾老人。他告诉记者,他每月从政府拿到170元的低保补贴,一个人生活,勉强可以过着。可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这点钱无法是自己很好地生活。
宗益成说,自己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对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的关注,他希望今后政府能够更加重视老年人,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待遇,让他们老有所养,生活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