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酥
徐胜捷(右)和金华市剪纸博物馆馆长詹东明。
糕点古模具
具有1800余年悠久历史的名城婺州,在遥远的年代,曾是战国黍粽,秦时饼饵,汉代胡饼,南北朝炉饼、斋点,唐代醍醐饼、糕团,五代果子酥、五福饼等糕点果子流行的地域。至宋代,特别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婺州水陆交通发达,行业猛增,市场繁荣,专业糕点作坊、南货店、糕团店林立于婺城东市街、西市街,大江南北糕饼甜品交流活跃。据浦江《吴氏中馈录》一书记载有制作方法的“甜食”,就有雪花酥、洒孛你、油夹儿、酥儿印、五香糕等近20种。据南宋史籍记载,当时,婺城市场上的糕点品种有200多种。杏黄如玉的绿豆糕、小杏仁饼;薄如蝉翼的浇切片、糖薄脆;松脆爽甜的巧果、油枣;清凉爽口的薄荷糕、陈皮酥;更有红印显赫的状元糕、酥皮月饼等等,传统古婺糕点堪称花团锦簇,春色满园。
然而,岁月流逝,在简单到以烘培为能事的“洋”糕点的冲击下,如今市面上婺州传统糕点作坊和品种已越来越少了,著名的精细传统糕点,如百果糕、糖薄脆、浇切片、太史饼、进士饼、百子石榴、百子寿桃等,几乎已绝迹。
古婺传统糕点的新生之路
古婺传统糕点的新生,缘起徐胜捷。说起传统糕点,他心里有着一番难以释怀的情结。“我是汤溪人,从小就住在汤溪糕点厂里,每逢过年过节,厂里来买糕点的人络绎不绝”,徐胜捷这样说,“可是近几年来,传统糕点厂大部分都经营不下去,传统糕点离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难觅踪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传统的糕点,那里承载了太多我们小时候的幸福回忆,所以,我想把婺州传统糕点传承下来,通过挖掘、创新,让古婺传统糕点拥有更广阔的市场,让众多和我一样的金华人,少一份遗憾。”
当这份情结积累到一定程度,徐胜捷开始付诸行动。
徐胜捷首先向好朋友、浙江省烹饪名师楼洪亮发起了邀请,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经常一起探讨关于古婺传统饮食方面的话题。当徐胜捷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楼洪亮十分兴奋,一拍即合,当即答应,两人共同组建古婺饮食文化科技研究所,邀请多名国家级糕点师为研发队伍,负责古婺糕点配方的研究,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良。
那么在品种如此丰富的婺州传统糕点面前,要选择什么样的传统糕点开始呢?既是古婺传统糕点,沿袭古配方,但又能适合现在消费者的口味,经得起市场的考验。面对这个难题,徐胜捷和研发组纠结了许久。后来经过反复思考和广泛征求意见,首先从《吴氏中馈录》中选定了其中的几款糕点,在参照其古老配方的基础上,在原料上予以改良。很快,第一批传统糕点样品——佛手酥、火腿饼、红回回、双喜糕、连环糕、擦酥、冬芙蓉等等,在朋友的糕点厂里被生产出来了。徐胜捷把这批糕点送给亲戚朋友品尝,反馈出奇得好,这更加坚定了徐胜捷做传统糕点的决心。
“除了寻找古书,查找古配方,我们还得去八婺各地寻找会做传统糕点的老师傅,将他们的技艺传承下来。”徐胜捷一个新的决定,他和研发组开始四处寻访。
消息传到原金华市糕点厂厂长那里,他主动提供线索,在他和原永康糕点厂的厂长陪同下,徐胜捷在永康雅庄村里找到了正在看社戏,91岁高龄的老艺人李文星,当说明来意后,这位老师傅老泪纵横,感动于徐胜捷对传统糕点的热爱,感动于大家对老一辈糕点师傅的关心。老师傅虽然高龄,但对传统配方和制作工艺却从未忘怀。他马上领着一行人回家,以传统习俗举行拜师授徒仪式,精心传授配方及技艺。
徐胜捷说起那天的场景,他说,那个仪式,对于他而言,不是简单的拜师学艺,更像是接过了老一辈的接力棒,从此,他不再只是个人情结,更是升华成了一份责任,一份将古婺传统糕点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的责任。陪同的一行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原永康糕点厂厂长当场表态,愿意无偿将家里珍藏多年的糕点古模具都送给研究所。
寻访之路,自那天开始,不再有停顿,徐胜捷和他的研发组,足迹已经遍布八婺大地的各乡各村。
随着糕点配方的收集与产品开发,陆续形成产品体系后,品牌建设的课题摆到了面前。如果不去挖掘糕点背后的文化故事,那糕点只是一种纯粹的食品,传承除了配方和工艺,还要传承古婺糕点内在的文化价值。徐胜捷说:“地方传统糕点历史悠久,渊源各异,特色鲜明,而且还蕴含着历史典故、人生礼仪、民风习俗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我不仅要让别人吃我们做的传统糕点,还要让他们了解婺州的民俗,婺州传统糕点的历史和文化。而且,以往传统中式糕点的包装形象上也太弱,以至于不上档次”。在徐胜捷的眼中,产品不仅要优质,也要好的策划和包装,只有做品牌,才能将这些优质上等的糕点推广出去。
带着这些需求, 2012年11月初,徐胜捷到了飞浪广告,通过理念的交流,梦想的共鸣,徐胜捷马上决定选择飞浪广告为品牌战略合作伙伴,基于传承婺州经典、发扬婺文化的共同目标,放手由飞浪广告来负责品牌的创建,并以公司市场部的角色来为企业提供品牌建设和推广。
不负徐胜捷重托,经过紧锣密鼓的市场研究和策划后,“大婺乡”品牌诞生,胸怀八婺,定位:婺州乡俗礼品领导者;传播核心:传递浓浓婺乡情。并策划了系列产品“婺福”“婺八味”等。“大婺乡”的标志也是颇具匠心,图案八咏楼的缩影,这是金华的代表,而这个缩影仔细看,也是一个婺字。品牌确定后,金华市大婺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大婺乡”传递浓浓婺乡情怀
为了更好地体现大婺乡的文化,徐胜捷邀请了杨永龙老先生(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和著名画家潘天寿的弟子)为“大婺乡”的系列产品书写产品名;邀请了金华市剪纸博物馆馆长詹东明先生,由他亲手制作福寿吉祥主题的的剪纸作品,分装进各款传统糕点的包装盒内。
佛手酥是徐胜捷恢复传统糕点中重要的一步。佛手酥融入了佛手这项金华特有的保健食材,再加以杏仁、核桃仁、花生仁等上等食材,然后在糕点的外形上下功夫,做出来的糕点也形似佛手。要经过10几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徐胜捷说,做糕点要有一颗做艺术品的心,只有这样,做出来的糕点才能算得上是好糕点。同样,徐胜捷做的火腿饼、传统四斤头等诸多的传统糕点都是精心选材,并且手工精制而成。
春节前,部分精制而成的“大婺乡”传统糕点已经陆续进入市场,如佛手酥、红回回、双喜糕、擦酥、连环糕、油金枣、冬芙蓉等。只是,刚上市,销售马上进入到供不应求的状态,徐总说,现在根本没有现货,订货后需要三天后才能供货。
用做艺术品的态度做糕点
徐胜捷说,做糕点做的是良心品质,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材质的优劣,是野生山茶油还是普通色拉油,是最上等的选材还是普通的选材。但是他要用良心品质去做糕点,这不仅是多年经商养成的诚信习惯,更是对加入食品行业的深刻自律,他要带给消费者的是健康。
徐胜捷对糕点的选材要求很高,面粉要最优质的,米粉要富硒的,油要用野山茶油、所有果仁要精选最上等,还不能有任何添加剂。
以芙蓉糕选材为例,秋后即要选当年精白糯米磨成细粉,制成糕坯,晾硬后用梯刨刨成半透明的薄片,晒干,再在起冻天让其露天冻透,然后在特定温油中浸氽至酥糯绵口,最后用白糖汁拌匀黏合,拍压成大方块,铺上细糖粉和红绿丝,切块、包装,方可上市。
在他带着这样的高要求,寻找“大婺乡”的糕点生产合作伙伴的时候,他结识了李泓。一个与他理念上互通,对高品质有着共同追求的新办糕点厂厂长。李泓有着近20年教育工作经历,曾是某中学校长,离开教育行业后,做了7年的企业管理,于前年创办了自己的糕点厂,预备打造自己的品牌。两人相识后,从生产上的合作开始,渐渐,李泓也被徐总的激情和梦想所感召,且“大婺乡”将文化、企业、糕点做了一个很完美的融合,于是也加入了“大婺乡”团队,成为“大婺乡”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
传统糕点梦正在起航今年5月,将迎来大婺乡第一家实体店的开业。但这只是开端,徐胜捷说:“我想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共同努力,筹建一座八婺糕点文化馆。”
为了这个目标,他正在金华地区范围内,广泛搜集民间制作传统糕点的老艺人、老工艺、古配方和古老模具、制作工具等等。
传承古婺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是徐胜捷经营“大婺乡”品牌的宗旨。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金华的八婺糕点文化馆内,我们不仅可以一边品尝传统糕点,还能看到许多古老而精美的糕点模具,了解到很多糕点的历史文化故事。
而且,能在文化馆内还能教授中式糕点的制作,真正将婺州糕点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