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强:我的音乐启蒙在一把蒲扇里
他已是六旬老人,却是一副孩童的调皮模样;他是50后,却俨然没有同龄人对苦难岁月的念叨;他是村里有名的笑星,更被大家尊为“竹马乡山歌歌王”。他是何许人也?在竹马乡西宅村老年活动中心管理处,记者见到了现年62岁的李建强。
“我的音乐启蒙在一把蒲扇里”
1952年,李建强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10岁上小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正在读四年级的他因此辍学。在仅有的四年教育经历中,李建强学会了写字和识谱,一曲《快马奔驰走江山》唱红了全村,但李建强说,他的音乐启蒙在上小学前,在一把古老的蒲扇里。
那时,李建强9岁,家附近有个老太太,年近花甲,叫徐娇娣,天天在家门口坐着唱歌。李建强回忆说:“太好听了!我一定要跟她学!”于是,李建强一听到老太太在唱歌,就从家里搬去小凳,坐到老太太身旁,老太太唱一句,他就跟一句,还拿过老太太手里的一把蒲扇,悠悠地给老太太扇着风,打着节奏。
李建强最早学的曲子叫《状元歌》,曲子很长,有很多篇,没有书面记录,现在的他也只能唱出前面四篇,说着,就给大家唱了起来,歌词都是当地方言,歌声赢来了村民的阵阵喝彩和掌声。
在西宅村老年活动中心,记者还见到了徐娇娣最小的儿子,现已88岁高龄的于德兴。他回忆说,母亲有裁缝手艺,一边做一边唱,雇主家也都很喜欢听。夏天傍晚,一家人吃完饭,母亲收拾好碗筷,兄妹三人享受着弄堂里凉爽的风,听母亲唱歌,母亲有唱不完的歌,于德兴说,他最爱听《孟姜女哭长城》,母亲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读过很多书的女人,她唱的曲子大概都是书里学来的。
调皮放牛娃邂逅山歌大师
1966年,李建强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小二郎摇身一变成了放牛娃,在这一年,他遇到了音乐生涯里的第二位恩师——王跃生。
那时,李建强在东边的黄山头上听到王跃生在西边的年台头(山名)上唱《对面山上》,很是好听。抬眼一望,那人也和自己一样牵着牛,顿觉有趣,便开始调皮地搭讪:“你的歌唱得不对,对面山上哪有人?”王跃生半是生气半是倔强说:“小孩子不懂。”就更带劲儿地唱起来,一来一往,一逗一唱,听得多了,李建强就能学着唱两句,王跃生发现他嗓子先天条件很好,就开始天天站在对面山头,一句一句地教他。
2001年,李建强想起当年王跃生自编自唱走红大中国,便突发灵感用《对面山上》的曲填词作成了《金华山歌》,“春满婺城哎竹马乡哩,老汉高兴上山放牛羊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哎,土地承包各家小屋变洋房哎,老汉高兴越唱越起劲哎,老汉欢乐越活越年轻哎——”
2009年,他又应浙江师范大学的邀请,写了新歌《丛丛山岭》,描述的是离家五、六公里的蛤蟆山上的风景,山里有泉,山下有溪,溪里野鸭成群,夏日的黄昏,凉风阵阵,身心畅快,无限欢愉。这首歌被村里小学收录,用来充实音乐课的内容。村民们说,这歌孩子们都会唱。
“他的山歌我想听一辈子,就嫁给他了”
李建强平时要负责村里老年活动中心的日常管理,家里经营着一个坩埚厂,多是妻子倪菊花操持着,常常要忙到晚上八点以后,倪菊花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李建强就给她唱山歌,倪菊花说:“他唱歌给我听,我就觉得很开心,就不累了。”
倪菊花回忆当年,22岁的她刚认识李建强,种田、放牛、割稻子,李建强就一边干活儿一边給她唱山歌,山歌震撼了姑娘的听觉,也打动了姑娘的心,“他的山歌我想听一辈子,就嫁给他了。”
李建强参加民间文艺演出,倪菊花就帮他排练,对照着春节联欢晚会给他提建议,耽搁了家里的事也从无怨言。有一次,李建强与邻村的罗卫仙搭档演唱李东升写的《对山歌》。因为是情歌,俩人有些尴尬,李建强本来就有点怯场,“他们一鼓掌,我就紧张。”这样一来,怯场的情况就更严重了。倪菊花就开始做俩人的思想工作,每天下班回来给他们排练,“我也希望他能出名,不出名也没关系,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我只要他开心。”在倪菊花那里,李建强的山歌似乎有无尽的魔力,“他的山歌我听了三十八、九年了,还是听不腻,就是很好听。”(实习生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