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清香的茉莉花、高风亮节的白兰花、花中皇后月季花,这些平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卉,如今,还和教育“搭边”,在经过孩子们的精心培育、养护之下,茉莉、白兰、月季盛放在学校的培育园里,同时,它们也走进课堂,成为了罗店镇中心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三花飘香》。
特色教育花中绽放
“你知道茉莉花吗?”“知道呀。”“那你知道茉莉花为什么会这么香吗?”“这……”“那么,让我来告诉你《香魂》的传说吧。传说茉莉花没有香味,它的香味与一个叫‘真娘’的女子有关,她死后其魂魄附于花上,从此茉莉花就有了香味,所以茉莉花又称香魂…”
一段引人入胜的传说,一个美丽动情的故事,《三花飘香》的校本课程就在这充满情感的开篇中款款走来。吴考儿介绍,罗店镇以种植花卉闻名全国,其中以茉莉花、白兰花、月季花、佛手、茶花最多。因此,校本课程原本打算分为三种,分别对应高中低年级。但考虑到内容有重复,于是,他们改变了课程的设置。本册校本教材选择了该镇种植的茉莉花、白兰花、月季花三个品种花为内容之“本”。分三个单元即纯洁友情茉莉花、高风亮节白兰花、花中皇后月季花。各单元分别从花的认识、养护、栽培、药用价值、传说几方面进行编排。每课从知花、咏花、议花、行花及写花进行编写。以识花、赏花、悟花为重点,以图为主,培养兴趣;图文并茂,培养情感个性。
“我们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对知识的辩解能力进行课时的调整,低年级以看图片、听故事、做游戏为主,让学生学会怎样种花。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较强,校本课程中专门登载了花卉的防病防治,重点介绍了罗店的花卉文化,其中还选用了古人的诗词歌赋,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
与校本课程配套的,是该校开设的花卉文化阅览室,“红领巾茶花品种园”和苗苗培育园,其中收录的名贵茶花和各色花卉已达数百盆,学校教师将这些花卉一一标注名称,并定时邀请花卉养育专家上门授课,告诉学生花卉的培育方法,同时建议学生回家后多问问家中长辈,有机会亲自栽种。
花乡的孩子却不会种花?
罗店镇素有“中国花卉之乡”的美誉,按照常理,生长在这里的孩子,应该从小就耳濡目染,懂得怎么种花。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学校的学生中,有97%是罗店镇人,从事花卉种植、营销及相关产业的学生家庭占全校学生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但很少有父母会主动将花卉知识教给孩子。”该校校长吴考儿说。
尽管罗店“花卉之乡”的美誉扬名中外,但这里的孩子也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识别一些比较大众的花卉品种。面对这一现状,吴考儿陷入了沉思:既然都是花农的孩子,何不利用花卉来教书育人?开发花卉资源的想法得到大家认同后,学校专门推出了一个市级课题项目:《“以花卉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并安排教室开设花卉文化阅览室,开辟了“红领巾茶花品种园”,收集来自各花卉园艺场捐赠的名贵茶花,供孩子们实践、栽培。
在大家的努力下,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该项课题也被列入国家级立项课题。但吴考儿并不因此而满足。她觉得,应该继续发挥“中国花卉之乡”和“中国佛手之乡”的资源环境,开发花卉文化,播种花卉文化,宣传花卉文化,让花卉文化成为一种精神,一种陶冶情操的动力,利用花卉文化,拓展学校特色,创建学校品牌,进而提升整个素质教育。
随后,以吴考儿为组长的校本教材编写组就这样诞生了。从拉提纲、定方向,到找内容、寻传说,编写组成员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确定校本教材内容、创建教学模块及挖掘花卉文化的相关知识点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两年的艰辛,校本教材《三花飘香》终于要与孩子们见面。吴考儿说,预计今年下半年10月份就会投入使用,届时,罗店的花卉文化将进驻课堂,让更多的孩子领略花卉的魅力。
以花育人,传承文化
“很多家长会问我,送孩子到学校是学知识的,你却让他们摆弄花花草草,不是浪费时间吗?但我不这么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是学校开办《三花飘香》校本课程的初衷。作为一个罗店人,传播花卉文化,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对于部分家长的不理解,吴考儿不置可否。
她认为,花卉文化校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为基础,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了解“花”,熟悉“花”,解读“花”的过程中,发展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题人格,让他们从小就带着问题去学习,对社会保持敏感的触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花”文化精神的熏陶下将动力渗透到各课程的学习中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校本课程的作用不光光在实践,它还提供了课堂学习的素材。学生通过实物认识花卉品种,学习种植技术、造型艺术等知识。同时,有了实践基础,学校又可以开展“我最爱的花、诗词、征文、摄影”等作品比赛,让花卉文化在作文、绘画等课程中得以延伸,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吴考儿说:“我们希望以校本课程为媒介,通过花卉教学让学生的言行如花般优雅,心灵如花般纯洁,意志如花般坚定,成长如花般灿烂,为社会培养品行端正、心态健康的人才。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脚步,让罗店的花卉文化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