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周末

罗埠老街,挥之不去的记忆

2013-07-19 09:58:2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李健帅 文/摄

  卢少华:从曾祖父开始,四代人都是做豆腐生意的

  豆制品加工在罗埠镇可谓历史悠久。以本地优质大豆为原料,罗埠豆腐以其甘醇浓郁的豆香和温润细腻的口感,成为周边百姓公认的农家品牌。

  在罗埠人的饭桌上,你总会看到一盘油炸臭豆腐。见到有人来家中做客,他们会推荐这道菜,“罗埠的臭豆腐很有名,闻着臭,但吃着香,值得试一试。”当然,除了臭豆腐,罗埠其他的豆制品也是名声在外。一到周末,许多市民都会拎着菜篮,大老远从市区赶到罗埠菜市场买正宗罗埠豆腐。

  在上世纪80年代,罗埠镇上的豆制品加工作坊有20多家。依托发达的水路交通,这里的豆制品大量地被销往外地。然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外来豆制品品牌的冲击,这里的豆制品加工业渐渐走向衰落,加工作坊的数量也减少了许多。以罗埠村为例,加工作坊从原先的10多家,到现在仅剩的4、5家。卢少华的加工作坊就是其中一家。

  从卢少华的曾祖父开始,到他这一代,四代人都是做豆腐生意的。年轻时,卢少华曾想过外出打工,而当看到父辈们手艺没有人来传承时,他又放弃了这个念头。1982年,他开始跟着父亲学做豆腐。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卢少华的豆腐做出了特色,又一次打响了罗埠豆腐的品牌。现在,卢少华和妻子在菜市场上租了一个摊位,每天都能卖出豆腐、臭豆腐、盐卤豆腐干、千张、油豆腐等10多种豆制品300多斤。不过,这其中的辛苦,只有卢少华心里最清楚。

  每天晚上10点,卢少华便忙开了。首先是将事先浸泡好的大豆磨碎,滤去豆渣后再放入锅中煮沸。接下来就到了“点豆腐”环节。所谓“点豆腐”就用凝固将煮好的豆浆凝固成块。一直以来,卢少华选用的凝固剂是盐卤。这样做虽然产量低、成本高但更健康。通过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豆腐比较硬,有豆香味,含水量少,色泽白中略偏黄,质地比较粗老,俗称“老豆腐”、“北豆腐”。

  经过多道工序后,臭豆腐、盐卤豆腐干、千张、油豆腐等终于完成了。而这时,天已经亮了,顾不上休息,卢少华就开着电动三轮车把一部分豆制品送到菜市场。剩下的一部分,则会有人上门来取。

  现在,卢少华每天都很忙碌。忙碌之中,他也在思考一件事情,“等自己老了,谁来接我的班呢?”虽然他有一儿一女,但两个孩子都不愿意来干这个活。对此,他总是感到很无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吴晗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