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土泉:忙碌的竹篾匠
还记得童年时那盛夏的夜晚,全家人都会睡在清凉的竹席上聊天,直到睡去。有时,竹席破了,母亲也不愿意扔掉,而是叫来那些手艺好的竹篾匠修补一下。那时,对于竹篾匠这一行有了简单的认识。然而,到了现在,大街小巷上已经难寻竹篾匠的身影。
近日,记者在罗埠镇罗埠村采访时,偶然听说村上有一个手艺高超的老竹篾匠叫陈土泉,便前往采访。
在村民们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陈土泉的家。走进他的家中,只见他正忙着修补一个破损的竹畚箕。“快要收稻子了,这些竹畚箕也要派上用场了。”指着手中的竹畚箕,今年60岁的陈土泉笑着告诉记者,除了要修补破损的竹畚箕,自己还要新做一些,以满足村民们的需要。
交谈中,老陈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也曾是一个竹蔑匠,自己的手艺就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小时候,由于家里穷,老陈在12岁的时候就辍学在家了。那以后,父亲便叫他跟着自己学这门手艺。从12岁到60岁,老陈整整干了48年。
坐到老陈的身边,记者观察起了他的修补过程。首先,老陈在竹畚箕破损的地方穿插进了几根新的黄竹蔑条。随后,老陈用蔑刀挑开原有竹蔑条之间的缝隙,再用左手把竹蔑条穿过缝隙,很快,一根根新的和旧的竹蔑条就被交叉编织在了一起。老陈说,干这个活,全靠眼和手,心还要细,这样才不会出差错。他还能用青黄不一的竹蔑条编织出不同的图案,比如“喜”字。
在老陈的身后,摆满了各种竹制品:竹席、竹畚箕、竹筐、竹篮子、竹筛子……这其中,有很多都是附近的村民送到这里修补的,也有些是他刚刚做好的。现在,除了在家中接待上门的村民,老陈还时不时地被邀请到村民家中修补或者编织新的竹制品。“现在,生意还可以,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老陈说。
前几年,老陈曾经收过几个徒弟,但这些徒弟都没有坚持下来,纷纷都转行了。对于这个,老陈心里不免有些遗憾。他说,很多竹制品破了都可以再修补,经久耐用,修补这门手艺需要年轻人传下去。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