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婺城区启动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首批确定28个村为我区今年计划打造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村。对此,乾西乡湖头村积极争取,凭借自身一直以来对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视,成功入选首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村。村支书陈加平为此深感高兴:“我们湖头村,文化底蕴深厚,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要好好传承。同时,2012年,湖头村年人均收达11005元,‘三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应该说已经‘富了口袋’。这时候要让村民更有幸福感,必须抓好‘富脑袋’工程,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充实村民的精神生活。所以说,这时候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正当时,也正需要!”
回顾历史
湖头村建村已有600多年,据该村宗谱资料显示:陈姓宗族一脉传承源远流长,上可溯商周上古时代。陈氏的始祖,本姓妫(guī),讳满,追谥为胡公。及至周公以礼仪定天下,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封太祖于陈(今河南淮阳),乃据惯例以国为姓,称陈氏,陈氏自此开始。其后数百年间,陈氏部分子孙由河南迁至括苍处州(今浙江丽水东门)。宋理宗绍定年间(公元1228~1233年),太祖之八十四世孙陈耀由括苍处州迁居婺州(今金华城西唐家园)。不久,迁至上陈(今乾西乡上陈村)。历经五代,陈氏家族日益壮大。太祖之五代孙陈宝,见长湖、小西湖间有一块开阔之地,遂携家眷迁于此。陈宝之后人扎根此地,每繁衍子孙,建厅堂,扩道路,增其旧制,百废俱兴,家族日盛,渐成村落。考虑到此地位于两湖之间,兼寄托陈氏先祖望子孙“拔得头筹”之殷切希望,遂将此地命名为“湖头”。
湖头古村长湖、小西湖清流相映,环境清幽,古朴秀丽。自建村以来,村民勤俭重学,重公德礼义,明孝悌之序,讲信修睦,乡风淳朴。记者有幸一见该村绘制于解放前的几张阳居之图,画面十分精致,屋舍具有名称,更精心为环村景色命题,如“龙潭烟雨”、“梅泉春水”、“沧洲夕照”(如右图)……令人对湖头古村美景心生向往,更可见该村祖先识文重雅之一斑。
盘点当下
近代,湖头村经历了战乱之祸,于1949年农历4月12日得以解放。后将前房、桥西、后角、黄武范、上张都、中张都、下张都7个自然村并入原湖头老村,组建新湖头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光明高级农业合作社。至1985年,该村成立湖头村民委员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湖头村经济社会走向了大发展阶段。
目前,湖头村常住人口2700人,户数1150户,暂住人口3000多人。由于交通便捷、地理位置靠近市区,湖头村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2012年,该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1005元,“三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村民的口袋满了,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为此,本届村“两委”班子在村支书陈加平的带领下,开始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为此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立了村级老年活动中心、文化礼堂大舞台、农家书屋等学习、娱乐场所。同时,由村“两委”引导或村民自发组建了舞蹈、太极拳等多支文体队伍,不仅平时自娱自乐,还积极参加市、区各类文艺汇演,甚至帮助周边村庄共同发展文体事业。最终,该村文化事业取得的成绩,获得各级党委政府认可,得到了“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如今,该村的文化礼堂大舞台已经小有名气,成了湖头、乃至乾西乡的文化标志。它不仅承办了婺城区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表演项目,还将在今后一直承担展示和传承传统文化、农村文化的任务。
展望未来
从今年7月开始,湖头村组织人员,对村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了广泛收集,整理出厚厚一本材料,作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即“两堂五廊”(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建设的“软件”。于此同时,该村着手给“母亲湖”——西湖着手“换妆”:西湖湖底清淤,两侧青石坝平整、加固,古桥银寿桥翻修、拓宽,还有两侧湖岸将设置四处休闲文化长廊,展示村史廊、民风、励志、成就、文化(特色)等内容。当然,这样的“大动作”,投资金额也相当可观。据陈加平介绍,按照预算,此次项目需要投资220余万元,是全区28个农村文化礼党建设村中,计划投资最大的村庄。这样的资金需要,仅靠村级财力显然无法支撑。现在,陈加平已经在四处奔走,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解决问题。
目前,湖头村换妆西湖、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工作进度较快,而且工作质量受到了婺城区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的肯定。该工作人员表示:“湖头村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所收集的各种材料,与其他村相比是最齐全的;从该村已经作出的投入和具体规划方案来看,此次建设很有亮点,已经朝着精品村在发展。”
“我想让村民看到的是,休闲广场、文化礼堂大舞台和文化长廊连成一片风景:西湖之中碧波粼粼、湖岸两侧古树荫荫,青石栏杆与青石长廊相映成趣,配上几张石桌、石凳,透出幽幽古韵。在这片风景中,村民们可以休闲娱乐,可以重温村史、感受民风……真正放松心情,细品西湖之美、享受文化之乐。”陈加平满脸向往地说。他同时坦言:“此次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湖头村就是要做成精品,争取成为全区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