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西乡坛里郑村新农村建设侧记
太阳西沉,盛夏的夜晚暑气渐收,有风拂过,带来丝丝清凉。这时候,婺城区乾西乡坛里郑村村头和村中的三个休闲广场都热闹起来:篮球场,羽毛球场有小伙就着路灯在打球;另一边音乐激昂,一大群人正跳着广场舞……还有老办公楼改成的室内活动场,锣鼓铿锵、二胡清幽,更衬出那一把婺剧唱腔婉转而又清丽。这样老少同乐的场景,生生勾勒出一幅令人展颜的“农村闲趣图”。
坛里郑村村民郑春艳笑着对记者说:“最近几年,我们村变化挺大,全村的电网改造了、污水管网做好了,还建造了篮球场、改造了休闲广场……说实话,现在,我们农村人也都不愁吃穿了,开始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能舒适一点,精神生活能丰富一些。所以,能看到自己的村子环境变美,有健身娱乐场所可以丰富业务生活,心里真挺高兴,当然,生活起来也就更舒心了!”
村庄发展,凝心聚力是根本
家庭致富,离不开成员的勤奋;村庄发展,离不开“两委”的实干。说起坛里郑村近几年的喜人变化,不得不提一提该村“两委”班子。正是在该村支部书记郑定国和村主任郑志军的带领下,该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以民生为本,扎扎实实抓村庄建设,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动了村庄发展。
2010年下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郑定国和郑志军分别当选为坛里郑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新官上任,郑定国首先思考的并非“做事”,而是“搞关系”——理顺自己与村主任之间的关系、理论“两委”成员之间的关系。他坦言:“我是农民,亲友大多也是农村人。没当这个村支书之前,亲友间也会聊一聊村庄发展方面的话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无论这个村子基础有多好,一旦村支书和村主任关系处理不好,或者双方有矛盾、意见不统一。那么,这个村子肯定发展不起来。”令人欣喜的是,郑定国“凝心才能聚力”的观点,得到了郑志军和其他“两委”成员的认同。于是,“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是村里的事,村支书、村主任一定先相互通气、统一思想,然后在每周三村“两委”例会中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作出最后决定”,这成了本届村“两委”办事的“铁的纪律”。
解决难题,分工合作更见效
郑定国的记忆中,近3年来遇到的最难的事是村里的违法建房问题。郑定国接手村支书工作时,坛里郑村因种种原因,停止审批建房已有多年。一些农户因审批宅基地无望,索性无视法规,直接动工建房。可想而知,前头有人“吃螃蟹”,后头自然冒出不少跟风者。“至2008年、2009年的时候,我们村的建房情况几乎处在失控状态,违建户有几十户之多。”郑定国回忆。为了刹住这股“违建风”,2010年年底,村“两委”成立了建房小组,郑志军任组长,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同时劝说正在违建的村民暂停施工。随后,在了解了具体又准确的情况后,村“两委”几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最终,结合村庄规划、违建户实际需求,为符合建房条件、所选建房位置与村庄规划不冲突的家庭争取补办建房许可;与村庄规划相冲突的,要求另选地址、办好审批再建房;不符合建房条件的,软硬结合,通过做思想工作,要求其停止建房,或者强制其停止建房。这当中,郑志军带队在村里积极做工作;郑定国则几数次跑部门、单位,为本村农户建房审批而奔波。当然,村“两委”全体成员的心血没有白费,该村“违建风”成功刹住了。
日常工作的磨合中,郑定国和郑志军逐渐形成了“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的默契。比如,修建村里的休闲广场,工程缺乏资金,郑定国四处奔走,申请项目、政策,筹集资金;而与村民沟通、协调征地事宜,则基本上由郑志军出马。“没办法,我们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年收入仅两三万元,稍微像样一点的工程就不够花。所以,要‘办事’了,定国就必须去跑单位、跑部门,有政策的申请政策,没政策的申请项目,再不行,想办法‘讨钱’集资。他曾经和我开玩笑,说现在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给我什么项目吧,我肯定办妥当’。”郑志军告诉记者。
统一思想,美好家园齐建设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村发展的很好。可是,2000年以后,我们村却开始停步不前,与周边村庄相比,慢慢变得落后了。如果再不好好发展,我们的子孙可能会连娶媳妇都成难题。我们要记住,坛里郑是大家的坛里郑,做村干部就要好好为村里发展出力,要对得起全村村民,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这段话是郑定国当选村支书后,在村“两委”会议上说的。它打动了大家,凝聚了全体村“两委”成员的心。
对于今后,郑定国、郑志军,以及其他“两委”成员都很坚定:“只要我们在岗一天,就一定会团结一致,为村民解决问题,为村庄搞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