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政府新推居家养老老人“统分结合”
目前,金华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据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12年底,婺城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9.1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11%,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5.9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53%,大大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13.7%和9.1%)。
据金华市民政局统计,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仅132家,机构床位数25622张,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为3张。发达国家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5至7张,按其下限算,金华缺口1.5万张。
日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新建城区和居民区,养老服务设施要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建设,老旧小区也要在限期内达标。对于养老机构利用率低等尴尬问题,今后,公办养老机构将逐步转为企业或民营,改制试点方案年内出台。
我市提出,至2015年底,按照“大村统一布点、小村分享服务,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全市1/3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2013年新建400家以上,2014年、2015年分别新建400家、600家;其他农村(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活动室,实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
根据金华市民政局统计,今年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已被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原定计划200家,各地高度重视,自我加压,实际实施建设433家,预计10月底前将全面完成。
此外,我市婺城区、东阳市已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全市共有150乡镇(街道)成立了养老服务中心。
南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让老人老有所依
南苑社区是我市的一个老社区,据了解,在南苑社区里居住的大多以老年人为主。“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998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5名。”南苑社区党委书记汪燕飞告诉记者。为了能够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从2007年开始,社区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近年来,南苑社区的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走进南苑社区,大家庭食堂、理发室、老年接待室、日托休息室、阅览室、棋牌室、谈心室、练舞房、老年电大教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每天,老人们都可以在这里唱歌、跳舞、看书、聊天、打乒乓球,中午还能在大家庭食堂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在社区的大家庭里,老人们不会感觉到孤单。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居住在国贸街的离休老人李玉洲几乎每天都在大家庭食堂用餐,他感慨地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真是‘邻里相聚一家亲’。”另一位老人徐志福说:“我时常从早上到傍晚都在服务站度过,早餐后读书阅报,拉拉二胡唱唱歌,中餐后打麻将到傍晚,这里有享不完的乐趣。”
南苑社区的养老服务可谓是名声在外,金华市区的很多老人都会坐车赶到这里来享受服务。“现在,我们服务中心每天大约要接待300多名老人,很多都是从其他社区赶过来的。”汪燕飞说。她和记者说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对离休的老夫妇会经常来服务中心,一次,看到老人坐在服务中心的门口,便邀请老人到屋内坐坐。老人摇摇头,对她说:“不用了,在门口这样坐着,我们已经很知足了……”正因为有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老人们才会感觉到满足与幸福。
将养老服务送上门,让老人切实感受到幸福
从社区里,记者了解到,南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2012年,根据民政部门统一要求,确定了22户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对象,组建了“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人员队伍,为22户行动不便、久病在床或年老体弱的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以日常卫生保洁、卫生大扫除、理发、陪购、陪聊等家政服务。
南苑社区西9幢的困难高龄老人张金根患有鼻咽癌、糖尿病,妻子体弱多病还要硬撑着身体照顾丈夫、做家务,又无退休金,子女长期在外,并且经济条件薄弱,在享受政府买单送服务的项目之后,老夫妻感慨万千,见人就说:“我们生活了一辈子,这次真正享受到了党和政府把服务送到我们的家,真是太幸福了。”
不仅如此,社区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公共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逐步建立起社会力量投资、社区进行监督管理,采取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服务对象签字认可的管理运作模式。到目前为止,南苑社区已经拥有遍布社区各个方面的8个专业服务点,开展了社区医疗、家政服务、法律援助、室外休闲、代购物品、家电维修、上门送餐、上门理发等10项服务项目。开通了社区为老人服务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让老人无时无刻都可以享受到周到的上门服务带来的方便。
每逢节日,老人们总能感受到来自社区的温暖
每年的元宵节、邻居节、重阳节,社区都为辖区内的独居老人送上节日的问候,为老人们送去热腾腾的汤圆、美味的蛋糕、精美的重阳节纪念品。采访当天,在社区的门口,记者刚到社区门口就看到一群老爷爷老奶奶高兴地拖着一辆辆购物车经过,上前一问,原来是金华福泰隆超市的工作人员为他们送爱心来了。
于是,记者找到了此次负责牵线的“红娘”周章敦老人。他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福泰隆超市江南店的店长口中得知超市想为老人做点事。于是他便想可以让他们在南苑社区进行服务。回来向社区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社区领导也是非常欢迎这样的活动。这样一拍即合,就促成了此次活动。
据了解,当天福泰隆超市开展的名为“福泰隆超市服务独居老人爱心行动”活动中,为每位独居老人送来了两斤面条,一辆轻便的购物车。同时,在活动中,超市负责人还表示,不管老人买多少东西,哪怕是一块钱的也好,他们也会为老人送上门。这一举措,受到了社区老人们的热烈欢迎。“在活动中,很多独居老人都被感动得哭了。”汪燕飞说。
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他们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整个社会为他们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环境,让老人在快乐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南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为社会树立了一个榜样,在这里老人可以寻找到幸福和温暖。老人,需要我们用心去关心。
从去年起,婺城区开始推广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南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成功只是新型养老模式的一个缩影。
从去年起,婺城区开始推广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婺城区新增了3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都分布在竹马乡,其中一个在姜衙村,全村74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在这里吃午餐和晚餐,每餐支付1元钱。
金店村共有人口1000多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230人,8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32人。2012年,金店村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此同时,老年食堂也投入使用。运行一年多来,老年食堂受到了村民老人们的一致欢迎。走进老年食堂,干净整洁的环境让眼前一亮,也让每一个到这里吃饭的老人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我和老伴是这里的‘老顾客’了,每一次只要2块钱,便宜、实惠。”吃着碗里热气腾腾的饭菜,今年已经92岁的金洪根老人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党的政策好,晚年的生活越来越好。”
除了到食堂里吃饭,金店村还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了免费送餐服务。今年,村民金志星因一次意外而受了伤,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休养,下不了床。针对这一情况,食堂里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按时给他送去饭菜,让他安心养病。
婺城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现在老龄化现象严重,各个地方都在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鼓励社区、乡村举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区里会在每个中心启动后奖励10万元,之后每年会对各个中心进行考核,如果运行得好,再奖励三四万元,“这是以奖代补。”如今,婺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有10家,计划今年要达到50家。
到2015年,我区将初步建成新型养老模式服务体系
记者从婺城区民政局获悉,目前,全区已建成4所中心敬老院、1所福利院、1家街道老年公寓,315个“星光老年之家”,集中供养849名农村五保老人,“三无”老人122名,寄养老人37名;同时开展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已建成1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14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完成区社会福利中心一期项目建设。这些工作的展开,为实现我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病有所医”的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迎难而上,到2015年,初步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统分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服务体系。包括:(一)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争取在2年内建设居家养老照料中心146家。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2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示范点,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1/3农村社区建有照料中心,让照料中心成为全区养老体系架构的核心;(二)居家养老服务站。争取在2年内完成3年计划(即2013年建设100家,2014年建设108家),并对“星光老年之家”的进行升级改造;(三)公办养老机构。完成区福利中心建设并投入运营和4所中心敬老院的升级提档,实现到2015年争创2家“三星级”养老机构,2家“二星级”养老机构。尚未建有敬老院的乡镇(街道)原则上都要建设1所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四)社会养老机构。积极探索旅居养老、纯老年公寓小区等新型养老业态。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探索引入公办民营或整体改制办公敬老院模式;(五)养老服务市场。引导具备资质的各类社会机构进入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养老服务市场化社会环境。(六)构建管理网络。在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领导小组领导下,构建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管理站三级全覆盖的管理网络。
黄丝带,独居老人的救命绳
“独居老人多”这是南苑社区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行动不便,再加上没有人照顾,让独居老人的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为此,社区将52名独居老人按不同情况分类建册,针对有困难的独居老人,社区采取“一卡一带”的联系制。所谓“一卡”就是友情联动卡——A卡和B卡,结对人员和老人各自保存其中的一张卡,卡上注明社区居委会、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报警、火警以及邻居、片区联系干部及老人子女的电话号码,这样一来,老人有什么事的话就可以可随时打电话联系。“一带”就是黄丝带,由社区统一对独居老人发放,当他们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求助时,只要将黄丝带挂在门窗上,左邻右舍及过往居民就可马上与社区取得联系。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社区还向居民群众发出倡议书,辖区党员和热心居民积极主动与独居老人结对。“黄丝带”活动开展以来,为社区的独居老人带来了很多方便,如同一条条救命绳一样维系着独居老人的生命。
2010年7月25日上午9点,南苑社区西3幢3单元602组长周金英打电话向社区工作人员反映,该楼道201的独居老人方绍生已经一天没看到开门了,也没什么声音,好像有异常现象。社区365服务窗口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一边报警,一边找来开锁师傅强制把门打开,发现方绍生老人跌在地上爬不起来,身上多处皮肤破烂已发臭,原来他跌在地已经有一天了。”于是,社区工作人员立即通知120急救车陪同他到金华中心医院抢救,并且通知远在深圳的子女。就连医生也说“晚一步,老人的生命就有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