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服输小孩不可欺
自宋代起,雅畈老街上开始陆续出现大型厅堂建筑,清代时竟出现过“七十二大名厅”排行榜,当时人们对厅堂的追捧实已蔚然成风,三里长街留存厅堂规模之大,气势之磅礴至今仍令来往过客为之惊叹,现存厅堂多为明代建筑,抬手叩开沉重的木门,里面的明朗开阔定然会带给你不小的震撼,再看那门扉上的瓦砾雕饰,“龙头鱼尾”,经历数百年的风霜洗礼,依旧栩栩如生,如此坚如磐石的供奉,宅主当初的许愿大抵也该感天动地,梦想成真了吧。或许,走马观花的行人在惊叹之余,殊不知这些出了名的厅堂背后,都有一段“醒世”传奇,七家厅、蔴骨厅便是其中两座。
传明代时期,繁华市井里有一对贫寒母子。慈父早逝,狠心的叔伯将他们赶出家门,母亲只得靠帮人洗衣挣得些许铜钱,母子俩的生活捉襟见肘,朝不保夕,苦难让这个少年自幼便懂得发奋图强,十年寒窗,悬梁刺股,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下,少年终于考取了进士,并且仕途亨通,不断加官进爵。若干年后,当初的贫家少年衣锦还乡,于故地建起厅堂七大间。在当时的礼制中,寻常人家至多能建三间厅规格的私宅,五品以上官员可享五间,足足七大间的豪宅在当时定然是不小的震撼,是财力也是权力的象征,如今,七家厅已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亦是又一例古代“寒门贵子”的现实印证。
雅畈人说,小孩子也是不可随意调侃的。传说一户豪门地主家育有二子,长子初成婚配,喜得幼子,便不幸撒手人寰,这让他的母亲痛心不已,因此分外疼惜长子的遗孤,也就是那位年幼的长孙。很快,孩子长到七岁。一日,他独自到叔叔家玩耍,挨个儿拥抱厅堂梁柱,叔叔不解,问其缘由,三尺小儿道是长大后也要建座高堂,他正以双臂为尺,丈量那柱梁的环围。叔叔哑然失笑,只当是孩童儿戏,便随手指向墙角方收割的蔴杆,“你建厅堂?拿蔴骨建一个吧,哈哈!”孩子顿觉小小的自尊受到了莫大的伤害,一溜烟儿跑回家中,冲进自己的卧房埋头痛哭,祖母几番相劝依旧无济于事,便打定主意要为小孙儿建上一座厅堂作礼物。管家尾随孙少爷走遍了全乡乃至全金华府的木材商铺,终于挑到了最粗壮的梁柱,孩童小手一挥,颇为老成的一句:“全要了!”让店家瞠目结舌,管家见状,说这是我主人。便留与那商贾说价钱,付钱取货。小儿的厅堂很快建成,梁柱比叔叔家的粗壮许多,厅堂自是恢宏气派。厅堂名唤何许?小儿豪爽地答曰:“蔴骨厅!”
有古语曰“返老还童”,老儿与小儿的脾气大概是有某些相似的。传雅畈富商叶氏娶了河对岸姚车村官家千金为妻,姚父视爱女为掌上明珠,忧心女儿嫁入豪门受委屈,便以“全堂嫁妆”陪嫁,生活起居各色用品一应俱全,并附以良田百亩。某日,亲家二老聚首长谈,酒至半酣,姚父聊起嫁妆一事,“我家女儿虽说嫁进叶家,用的可全是自己姚家的。”叶父听罢,嘴上不服气,打趣说:“这喝的水总是我叶家的吧。”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姚父便在叶府附近找了块地,打算为女儿挖井。叶父听闻此事,对自己的酒后失言甚是过意不去,恳请邻家切勿把地块卖给姚家,可姚父心意已定,以二层银锭的天价买下这地块。井挖成后,乡人发现者井里的水分外甘甜,便纷纷赶来这里打水,以至井圈都被麻绳磨出了两道月牙形的缺口,后叶家为之换上新井圈,可那水忽地就变得浑浊,叶家不得已换上旧井圈后井水又清甜如初,或许这井也是遗传了主人的刚烈脾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