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晚,有着83年历史的上海兰心大戏院热闹非凡:上海的戏剧专家和戏迷们冒雨来了,上海昆剧团全体演职员来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来了,在上海的金华老乡来了,苏州40多个戏迷特地包车赶来了,还有18位香港戏迷和4位新加坡戏迷专程打“飞的”来了……所有人走进戏院都为了楼胜——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一名年仅26岁的武生演员。当晚,《楼胜婺剧折子戏专场》在兰心大戏院上演,楼胜带着近年演遍中外的《临江会》、《断桥》、《火烧子都》等几出经典折子,把“文戏武唱”的婺剧特色和婺剧变脸、高台功、翎子功、十八跌等绝活一一展现给大家,搏得观众无数次掌声,戏迷们举着楼胜的头像,呼唤着他们心中的“婺剧王子”!
短短十年,楼胜如何从一个艺校学员,迅速成长为婺剧界的当红小生,如今又走进上海戏曲舞台举办个人专场并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让我们一同看看这颗婺剧新星升起的轨迹……
老师和一些亲属都反对他上婺剧班,但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1987年出生的楼胜对戏剧的痴迷来自于童年。他的家乡是武义县最南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时村里常常演出婺剧,他总是挤在小伙伴中间看了一场又一场,然后是痴痴地向往,期待着自已也能成为戏里的一个角色,从星光下走向辉煌的红地毯,在那上面翻江倒海大显身手。他说自已那时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很多电影明星、歌星,我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戏曲界的每一个明星我都很熟悉。”
读初一那年,武义县第二职校婺剧班(后并入兰香艺校)到学校招生,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长相俊美的孩子。楼胜文化课成绩不错,因此老师和一些亲属都反对他上婺剧班,但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征得了父母同意,从此走上了心目中那条通向理想的道路。
在许多孩子看来,艺校刚进门的几十天课程简直就是“魔鬼训练”,整天开腿压腿,不几天双腿就会又红又肿,痛得一步也迈不动。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婺剧班的几年里,“苦”和“累”如同一对如影随形的伙伴,总是紧紧追随着这群学戏的孩子,就连好强的楼胜有时也会被弄得痛苦不堪,萌生过退学回家的念头。2002年他和同学们一起被送到农村剧团实习,那更是一番艰苦绝伦的磨炼:“一年到头没坐过一次客车,都是一车行头,我们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坐在车背上,有时候坐车坐得腿脚都抽筋了。而且常常在这里通宵演完,第二天马不停蹄地赶到另外一个地方接着演,许多女学生受不了,跑回家去了”。
一些小伙伴离开了,楼胜却咬着牙坚持下来,问起理由,他会近似玩笑地说: “让我去干别的什么都不会,只想钻研戏曲”。在他的内心,总是执着地坚守童年那个金色的梦想。
对于好强的楼胜来说,差距往往就是激励他奋起追赶的动力
2003年毕业后,楼胜考入了向往已久的浙江婺剧团,这让他十分高兴,因为距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可进团不久他就发现,剧团大了,艺术要求也更加严格,自已距离老师的要求似乎总是隔着千里万里。
不过对于好强的楼胜来说,差距往往就是激励他奋起追赶的动力。他更加发奋地努力,虚心向周围的老师求教,不久就收到了显著效果。他在《界牌关》中出演的罗通扮相威武,表演生动,在浙江省第三届婺剧基本功大赛中荣获学员组银奖。
初步的成绩没有使他陶醉,反而让他发现了自已一个近乎致命的弱点——唱功不济。就在这时,团里决定由他出演《白蛇传》后半部分的“许仙”,这让他既兴奋又惶恐,因为戏中许仙唱的份量很重,按他现有的状态,恐怕难以挑起这副担子。团里及时掌握了他的思想动态,专门派老师加强对他的唱功辅导。他那股不服气的“犟劲”也来了,每天早早地练功吊嗓,运腔转气,经过一番苦练,唱功有了很大提高,很快就胜任了许仙的表演。
就这样朝着儿时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楼胜的艺术生涯渐入佳境,连续获得了一系列大奖与荣誉。2008年,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参与协办的“婺星争辉”婺剧青年演员挑战赛中,楼胜和杨霞云以出类拔萃的综合实力一举夺得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项——“婺剧之星”前两名。担任本次比赛评委的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在他自己担任制片和主持的品牌栏目《燕升访谈》中,专门为楼胜制作专题播放。
他在剧团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
而让他更感高兴的是,他在剧团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他和武义老乡杨霞云一样的痴迷戏曲艺术,一起练功,一起排戏,一起研究人物、一起到浙师大学习、一起化妆做头饰、一起收藏古戏服……爱情很快充溢在俩人共同的心间。
于是在2012“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上,就出现一幅这样既让人惊讶,更让人感动的画面:荣获冠军亚军的竟然是婺剧一对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并肩携手,犹如颁奖台上一株光彩夺目的“并蒂莲,”这绝不是一种美丽的巧合,而是关于婺剧美好前景的甜蜜预言。
这些年来,楼胜和杨霞云在青春版《白蛇传》、《穆桂英》等剧中的出彩表现,已成为金华婺剧的一大亮点,每年数度赴海外进行文化交流或商演。青春版《穆桂英》先后参加了中国京剧节、中国昆剧节展演,在今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他们双双荣获优秀表演奖。他们还参加了首届“台湾·浙江文化节”、第十九届“澳门艺术节”、第五届巴黎中国戏曲节、新加坡华族文化节、北京奥运会展演、香港葵青剧院专场演出等活动,于是,楼胜就有了新加坡、香港、苏州等地的大批戏迷。
去年,杨霞云在上海举行婺剧个人专场演出并成功获得第23届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榜首,给婺剧界注入极大信心。一直致力培养婺剧新人的“陈美兰婺剧创作团队”,一鼓作气推出楼胜专场,今年再度进军上海滩,期待更大的婺剧推广效应。
相信有你们,婺剧会走得更远!
这次在上海的专场演出,除了观众的拥戴,上海戏剧界和媒体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电视台“七彩戏剧”频道派出摄制组跟踪采访,从婺剧和上海的渊源到婺剧发展现状及楼胜演出现场,专门制作了一个专题进行报道。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杂志社联合金华市剧协,邀请了20多名上海戏剧专家召开“楼胜专场艺术研讨会”。来自京、昆、越、沪、淮各剧种的艺术家和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艺术研究所的专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赞赏楼胜扎实的戏曲基本功,认为他善于刻画人物,文武双全,扮相英俊。著名戏剧评论家沈鸿鑫称赞楼胜天赋很好,真假嗓运用自如,高音上得去,也非常到位,表演更加突出,很多高难度的技艺都能跟人物刻画结合起来,做到了技、艺、戏三者的有机结合。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文润称他为“当今中国戏曲的难度冠军” :我当了二十几年的白玉兰评委,看了过两千多场戏,我没有看到过比他技艺难度更大的。上海淮剧团演员何双林、上海沪剧团演员马莉莉、上海越剧院演员刘觉则惊叹婺剧有这么多的表演技巧,还有这么好的一批演员,他们认为楼胜的刻苦和勤奋是他们剧团学习的榜样。上海文联研究室主任、《上海戏剧》主编胡晓军说:以前的戏曲大师把戏当饭、把戏当艺、把戏当命,戏、艺、命在他们的生命轨迹里成为一条直线,有天赋、有艺术自觉、把戏当命的楼胜让我隐约看到了这条直线,这在当今的文艺青年中太难得了。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当晚发来的信息也许是对楼胜专场最好的总结:“我想,这不仅是一台戏,一个剧种和这样一群人,更是热爱戏曲的一种精神,那种执着、勤奋、投入、认真、甚至是玩命,感动着、励志着所有同行人!加油,祝福!相信有你们,婺剧会走得更远!贺楼胜专场演出成功!”
(所附剧照由浙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