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榜样 身边有感动
去年5月,婺城区乾西乡湖头村两委在村支书陈加平的决策下,顶住压力上马了本村“母亲湖”西湖中段(住宅区段)整治工程。5个多月时间里,陈加平天天坚守整治一线,即使因腰椎间盘突出痛得直不起腰,依然忍着、熬着,监督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最终使“垃圾湖”变身为吸引周边上陈、雅宅、联合等村村民前来休闲、健身的“景观带”。
湖头村小西湖的治理,不仅仅令婺城农村减少了一个“垃圾湖”,更开启了全区“五水共治”的连环攻坚大战。初战“沙金兰”、再战“龙须沟”、决战“长湖”……在这一场比一场艰巨、规模一个比一个强大的治水战役中,婺城各地、各级涌现出许许多多如陈加平这样的党员干部。他们积极投身其中,带头干、拼命干,个个争当治水先锋,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群众作出了表率,从而在全区上下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治水氛围。
农村党员干部,为治污下“黑湖”
今年1月21日,婺城区正式启动长湖综合治理工作。春节就在眼前,外人务工人员已纷纷踏上返乡的旅程;本地百姓则认为长湖又臭又脏,还担心“湖水有毒”,也不乐意参与整治劳动。如此一来,破解劳动力难求局面成了快速推进长湖整治的当务之急。怎么办?党员干部先行!长湖沿岸行政村(社区)两委成员首先站了出来,对长湖湖面展开水葫芦、垃圾清理行动。
乾西乡上陈社区监委会委员、党员杜暖旺,已年近六十,却带头下长湖打捞水葫芦;社区主任陈海军会划小船,天天在船上割水草、运水葫芦;社区书记陈军华也不闲着,跑前跑后指挥大家劳动、协调机械作业,还要照顾大家安全……除了正月初一至初五好好休息了一下,大半个月时间里,他们几乎天天泡在长湖湖面、岸边,直到水葫芦、垃圾基本清除。如今,长湖已进入清淤阶段,由生态清淤一体化大型机器设备进行清淤作业,上陈社区党员干部依然经常主动帮忙,清理纠缠的水草、打捞湖底大件垃圾,为清淤船“开道”。
不仅上陈社区党员干部在“决战长湖”中奋勇当先,湖头村、雅宅村,竹马乡、城西街道沿湖村庄(社区)同样如此。竹马乡下张家村,全国劳模、60多岁的老支书钱瑞华为了长湖整治,不顾自己体弱带头下水打捞水面漂浮物,每天坚持,直到完成本村湖段水面清理。各村党员干部的行动,影响了许多百姓,他们纷纷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长湖整治当中,为此项工作“抢”出了时间和进度。
在初战“沙金兰”、再战“龙须沟”行动中,行政村(社区)党员干部也是“战斗”中的主力。比如,沙畈乡赛畈村支书范洪法,不顾自己还在接受胃癌的后期治疗、休养,加入了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只因为“保护水源,我们责无旁贷”。
安得清流出婺城,全民治水共行动。有了党员干部带头表率,有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婺城实现全民治水指日可待。
机关党员干部,为治水跑细腿
当然,在农村党员干部冲到治水一线流汗出力之前,婺城区委区政府、各部门、乡镇(街道)的机关干部更早扛起了重任,或在幕后殚精竭虑,或冲上一线开展工作,为婺城“五水共治”贡献力量。
“关了奶牛场,我家7口人你来养!”去年8月17日,沙畈乡副乡长戴增荣第15次来到店边村梧桐溪边的奶牛养殖户李增根家,李增根梗着脖子还是这句话。戴增荣依然和颜悦色,耐心劝说。另一方面,他向乡党委政府求助,希望帮助这一家人解决生计问题。最终,在乡党委政府、婺城区农林局、畜牧局的共同努力下,李增根在长山乡惠君奶牛养殖小区拥有了新的奶牛养殖场。于是,梧桐溪边的奶牛养殖场得以顺利关停,直排入溪的污水也永远地消失了。
去年8月29日,琅琊镇人武部长杨大春拄着拐杖、跛着脚出现在督促新兰村小坑口锯板厂拆除现场,监督拆除。杨大春已经19天没有回家了。他挨家挨户做锯板厂业主思想工作,每天要走几十里路,站十几个小时,最终导致左腿膝盖旧伤发作,加上不小心扭了一下,伤处又肿又痛。为了抓工作进度,陈大春硬是拄着拐杖坚守在工作一线。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不少锯板厂业主。一位名叫徐增余的业主说:“他是镇里派来的干部,带伤工作,每晚加班到很晚,积极帮助我解决难题,我非常感动,所以一定会配合他尽快完成拆除工作。”
一次、两次……十次、二十次……和戴增荣、杨大春一样,在“沙金兰”战役中,在“龙须沟”、“长湖”战役中,各乡镇(街道)党员干部都经历过类似情况。关停锯板场、养殖场,开展沿岸企业“四破”……虽然治水是利在百姓、功在千秋的事业,可也必然与少数群众眼前利益有所冲突。因此,各乡镇(街道)党员干部在村党员干部的支持配合下,用耐心、恒心,感动着一位位当事人,努力让他们拥有新的生计,或者说服他们“为大家、舍小家”,这才有了一场场治水战役的胜利。
还有区机关各部门的党员干部,也在为婺城“五水共治”日以继夜工作,默默为幕后那些烦琐又不可或缺的事项而努力,为婺城的"清水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