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对全面改善民生,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婺城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现已形成较完善的创建组织体系、监督约束、投入保障、激励考核等机制。但是创建工作是一个不断深入持续的过程,如何保持创建工作常抓常新,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创建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及下一步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婺城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前期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重管建,抓整治,和谐宜居的环境得到有效优化。(1)优配套促改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共投入700多万元,用于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管养和环境卫生保洁等工作。(2)严整治促宜居,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严格项目准入机制,印染、造纸、化工、电镀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有序推进,污染减排项目立项31个,减排效益明显。(3)精管理促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创建八咏楼等精品社区6个,创建国家级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社区1个,取缔规范马路市场5个。开展沿街立面整治,确保市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市区车辆停放有序,环卫设施、裸露设施等完整、卫生、美观。开展食品安全“强网清源”集中行动,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乡镇全覆盖。(4)强民生促稳定,不断巩固社会稳定基础。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9.94万人。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8家,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8%,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完成新一轮学区布局调整,改造薄弱学校7所。优化公共卫生资源,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重基础,抓载体,社区建设日趋成熟完善。(1)开展社区共建,推动创建工作。建立“六建六联”社区共建机制,每个社区都安排了主、副牵头单位。社区共建机制在创建宣传、文明劝导、协商共议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邻居节”系列活动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首届社区邻居节率先由我区城北街道红湖路社区发起,然后在全市逐步推开,延续至今已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3)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日趋壮大。我区一直把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推动城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截至目前,我区(含开发区)共有社区志愿服务队伍211支,计5481人。(4)社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深受市民欢迎。各社区还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为残疾人、与“独居老人”、特困家庭和贫困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等。
重人本,抓教育,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1)党员干部教育开展扎实深入。区委理论中心组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去年共组织学习11次,在《今日婺城》理论版上发表全区领导干部理论文章52篇,编发《理论信息参考》13期。各乡镇街道依托基层党校,对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形势政策等教育,争做“狮子型”干部成为婺城干部的普遍共识与追求。(2)市民教育有声有色。“市民大讲堂”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为宗旨,根据需求派遣讲师到街道、社区作免费讲座。我区各社区都建立了市民学校,深入实施文明素质工程,不断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同时,利用社区师资、场地资源,开辟少年儿童社区第二课堂。(3)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设奖评奖活动深入开展。自2007年设立“草根奖”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4)围绕“寻找最美浙江人,争做最美浙江人”活动主线,在全区选树宣传一批“最美人物”。全区参与推荐和评选的社会群众累计达30多万人次。先后评选出17名“婺城最美妈妈”、5名“婺城最美计生人”、20名“婺城最美政法干警”。同时,将“婺城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编撰成系列丛书,下发到机关、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各个层面。(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区文明委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去年,我区重点开展了“春泥计划”扩面工作,盖率达到84%,共开展500场道德实践活动,开展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灾害自救等讲座1000余场。2014年争取“春泥计划”达到全覆盖。
二、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的对策与思考
从规范管理入手,夯实创建工作基础。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公开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应急管理制度以及规范城市管理的种种规章制度、体制机制,重点要抓好制度执行,真正做到依法办事、公正执法。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惩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的行为,切实转变作风,特别是窗口单位、执法部门,做到微笑服务、文明执法。三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完善365便民服务中心、公安办证大厅等实体服务平台的同时,努力探索新的便民利民新举措,不断简化办事流程,利用网络、电话等平台有效开展公共服务,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行业管理。工商、食药监、公安、城建、卫生、文化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对相关行业、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医疗、商业零售等窗口服务行业应规范服务标准和流程,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构建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五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安全生产问题是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相关部门严格执法;要加强公共服务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化服务”,严防邪教违法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反恐水平,增强群众安全感。
从保障民生入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一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特别是要加强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健全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康复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建好、用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公交站点、自行车站点等,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完善城市主要道路、各类公共建筑以及新建住宅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便群众出行。三是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公共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大文化体育事业投入,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重视体育指导员、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引导开展全民健身、文化活动。
从创新载体入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利用宣传舆论造势。宣传部门、创建办制定创建工作的宣传方案,策划专题活动和载体,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氛围。新闻媒体既宣传好的做法,曝光不文明行为。户外广告中要确保公益广告的比例,社区宣传栏定期刊登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各单位要利用各自宣传阵地,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情率和支持率。二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中国梦想·美丽浙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用水”等“讲文明树新风”系列行动,切实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三是开展公益服务。党政机关、文明单位带头参加结对帮扶活动、免费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并积极发动市民参加。建立市民广泛参与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四是建立社会诚信。加快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同时,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市民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积极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五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从城市建筑布局、市容环境、社会氛围、市民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重视广场、车站、公园、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从创建管理入手,齐心协力开展创建。一是加强创建管理。明确各类创建活动的实施办法、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全局部署、统筹协调、各司其职的文明城区创建体系;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开展达标创建活动并重视台帐资料的整理收集。三是强化监督指导。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区领导带队督查创建工作机制,对措施不力、行动迟缓、影响全区创建整体效果和整体进度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9个创建专项工作组分组履行职责,创建办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形式,组织专门人员严格督查。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畅通市民反映创建问题的渠道。
(作者系婺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