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工作动态政法要闻平安婺城党建专栏理论研究议案说法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平安婺城 > 平安婺城

今天,跟我离开“火山口”

  ——记者蹲点塔石,记录搬迁的故事

2016-12-12 14:39:4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周江徽

  本版撰写 周江徽

  2010年

  高田村被打上了

  “省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标签。

  2013年

  塔石乡开始分批次建设

  活动板房,目前已经建成4批。

  2016年11月2日

  塔石乡正式启动地质灾害点紧急搬迁工作

  11月3日

  地质灾害点紧急搬迁正式签约

  11月4日

  “塔石乡村游”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售卖番薯的消息

  11月20日

  高田村、鱼潭村的部分下山移民农户

  对蒋堂移民新村首期安置房进行选房

  高田村是婺城区塔石乡众多美丽的山村之一。这里风景如画,梯田层叠,常年云雾缭绕,犹如世外仙境;成片的竹海在风中摇曳,伴着泉水叮咚作响,奏出那一曲曲婉转动听的旋律;特别是那盘踞村中活了800多年的古树红豆杉,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就像老百姓的心,总有着诉说不尽的乡愁……

  顾名思义,高田很高,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山上,是塔石乡甚至是婺城区最高的村之一。然而更难以置信的是,美丽的背后,高田村却暗藏了不可预测的危险。2010年,经过有关部门勘察,发现整个村子位于滑坡体上,自此,高田村被打上了“省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标签,与它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附近较低海拔的鱼潭村。一直以来,市、区领导对这两村的安全情况高度重视,塔石乡政府也通过设立临时安置点,劝离村民搬出危房,极力确保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不懈努力,彻底解决高田和鱼潭危机的时刻终于来临,2016年11月2日,塔石乡正式启动地质灾害点紧急搬迁行动。

  为了最快最好完成地质灾害点紧急搬迁工作,一个多月以来,该乡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奔波在高田、鱼潭两个村中,上户头、下田头,想尽一切办法做农户的思想工作,用尽一切行动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夙兴夜寐,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终于取得了成效,也赢得了民心。

  近段时间,记者多次深入高田村,从早到晚跟随乡、村干部,聆听他们与百姓之间的对话,感受他们对搬迁工作持有的热情,记录他们为群众服务的点滴。

  

  一个番薯,解农户忧虑

  这几年,“塔石牌”番薯干十分走红,每到番薯干上市季,就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涌进塔石,购买村民土制的番薯干。塔石乡不少村的老百姓都靠种植番薯增加收入,高田村也不例外,番薯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入冬以后,正是番薯成熟的季节,往年,村民们都会忙着收番薯,把它们风干制作成番薯干,然而如今,由于整村正在搬迁,番薯该如何处置成了很多村民的心头事。甚至后来,有的村民就以“舍不得这些番薯”为由,拒绝搬迁。

  “既然来不及制作番薯干,那么刚出土的番薯又该如何处置?会有人收购吗?”民生无小事,面对村民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塔石乡的干部们早就先“百姓”之忧而忧,事前就想到要帮他们解决番薯的销售问题。于是乎,干部们一边在乡政府微信公众平台“塔石乡村游”上发布“售卖高山番薯”的信息,引起大众的关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购买;一边利用微信朋友圈向周围的朋友咨询是否需要番薯,积极寻找买家,卖力“吆喝”乡间“宝贝”,果然也帮村民卖掉了不少番薯;更让村民们为之感动的是,干部们做政策宣传的时候好多村民都在挖番薯,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于是就和村民一起下地做工作。“我们是老百姓自己的干部,要进得了户头,还要下得了田头。”乡干部们朴实地说道。

  “这些是帮你卖番薯得来的钱,你自己好好收着。”12月5日的早上,乡干部李海滨来到村民董根银的家中,为他递上了卖番薯赚到的钱。董根银当时正在拆除自家的危旧房,看到干部大老远把钱送上来,连连感谢说:“你们真是帮我解决了燃眉之急,如果要我自己去卖的话,还得花上2个小时时间坐车到市区,费时费力费钱就不用说了。”董根银家一共种有20多担番薯,想不到乡里一下子就帮他以不错的价格卖了出去。他还激动地说:“干部们为民办事给力,我们配合他们工作(搬迁)也得给力啊。”

  塔石乡干部告诉记者,除了自己帮农户卖番薯外,他们还找来买家,让他们自己上山来收购番薯。不仅如此,乡干部们还帮村民们把番薯集中在一起,这样就方便了买家大批量挑选收购,而且现卖现结,不仅为村民解决了当务之急,还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更是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除了番薯以外,还有其他的物件,比如村民手工编制的斗笠,后来都由我们自己购买或帮忙找人购买。”乡干部们说,进入房屋拆除阶段后,乡里担心村民拆危旧房留下的木头、砖瓦等建筑物料堆满村庄的空地,影响村民安全出行,于是就组织运输车辆帮村民把这些建筑物料都搬运走。

  “老百姓真正舍不下的并不是番薯,而是浓浓的乡愁。”塔石乡乡长沈春燕一语道破“搬迁工作难”的真正原因。她说,通过乡、村干部不断地上门做工作,大家得知,其实不少村民心里都是想搬迁的,也是理解干部们工作的,只不过在家乡生活了几十年,有太多的牵挂,有太多的情感寄托,但只要干部们想尽办法做好思想工作,不留余力帮老百姓解决问题,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一根拄拐,赢群众信任

  塔石乡地域广,村庄分布散,从乡政府开车前往高田村,有十几公里的山路要开,路很窄,中间更是有数不清的弯道,记者坐在车上不一会儿就已经是七荤八素了,但是塔石乡的干部们却习以为常,一边熟练地驾驶着汽车,一边还在商讨工作。山里比平原地区温度要低,高山的寒冷让记者冷得直打哆嗦,但他们似乎“忘却”寒冷,按部就班地开始每天的巡查工作,就像身经百战的战士,面对多少困难险阻都能一一跨越。

  自启动地质灾害点搬迁工作以来,不论忙到多晚,乡干部们每天都会上村里巡查,为了确保村民们的平安,他们时常巡查到半夜才回乡。记者在乡政府一楼大厅看到,这里堆放着一叠厚厚的大衣,原来这是乡里考虑到山里特别冷而统一购置的军大衣,这样干部上山的时候可以穿着御寒。

  “除了一件军大衣,还得带上一只手电筒和一根木拐杖,这些是我们进山必备的‘三件套’。”乡干部滕庆华告诉记者,进山后木拐杖的作用可不容小觑。高田作为地质灾害村,全村到处都布满了裂缝,尤其到了下雨天,村子的苔藓很多,山路既陡峭又很湿滑,没有东西撑着就容易摔倒。更可怕的是,山里的毒蛇(虽然是冬天,但是危房拆除以后,不免就会有原先躲在危旧房里的毒蛇窜出,之前已有村民被咬伤)、毒虫很多,他们带着拄拐还有防身之用。

  做搬迁工作的时候,由于长期待在山里,湿气重、气温低,加上辛苦劳累,一些干部都因此生了病,但是为了清楚地将政策传达到位,他们还是一次次地开车上山、爬坡入户。同时,因为村子里老人家比较多,他们一时半会也理解不了政策的内容,干部们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过去跟他们做思想工作。“除了去农户家里讲政策,我们还要到外地去上门做工作。很多村民并不住在村里,我们就通过电话进行联系,再分组赶赴蒋堂、乾西甚至义乌、浦江等地,到他们家中面对面宣读政策。”联村(联系高田村)干部胡珊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村两委干部比较了解村民的住址,因此他们总是一次次地带领着乡干部们前往各个村民家中。

  之所以想全力以赴快速完成灾害点的搬迁任务,是因为干部们都想让老百姓能够早早地远离这个“是非之地”。高田村的危险,该村村支书李土华最有发言权,他告诉记者,高田目前全村90%的房子都有裂缝,每到下雨天,他都会提心吊胆,生怕发生什么危险。胡珊还说,一到雨天,她就会和其他干部一起不停地到村里,劝老百姓搬出危房,住到乡政府建造的活动板房中,直到等村民们都睡下了,她才能松一口气。

  胡珊是一名年轻的女干部,刚结婚不久高田村就开展搬迁工作了,长期留在山里,对此她没有任何怨言,一门心思做好搬迁工作。“山里下雨后,雾气特别重,每次开车进出高田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整条路的弯道多而窄,路面又容易打滑,晚上更是黑漆漆一片,我每次开车都是心惊胆战的。”但是为了村民的安全和工作的顺利推进,种种困难,她都坦然面对。

  在最开始做工作的时候,一些村民由于不理解政府的搬迁决定,他们还会“闹脾气”跟干部们“对着干”,偷偷跑回自己的老房子中,为此,干部们只能一直留在村上进行劝阻,工作到半夜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乡里干部告诉记者:“宁可听见百姓的骂声,也不要听见他们的哭声,为了村民的安全,工作中我们就要有这种‘拄拐精神’,因为它支撑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更是顺利推进搬迁工作的信念。”

  一碗挂面,暖百姓之心

  在推进地质灾害点搬迁工作的过程中,塔石乡从安全角度考虑,事无巨细地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让很多村民倍感温馨。比如高田村口身穿制服的保安,他们就是乡里专门聘请来担任“安全大使”的。“我们在两条进出村中的小路入口,设置了两道铁门,每天让保安守在门口,阻止村民进入。”乡干部告诉记者,如果村民有事一定要进村,则必须要在保安那里进行登记,标明姓名、做什么和进出的时间,如果长时间没有出来,保安就会进去找人,一定要确保老百姓的安全。“感觉好像住进了城里的高档小区,还有保安给咱守门呢。”村里百姓乐呵呵地说。

  此外,乡干部在例行夜巡的过程中,会认真查看危旧房里有没有灯还亮着,确保没有人留在危房中;打着手电筒细查保安的进出登记记录本,等到村民们都在活动板房里(为了照顾村民的生活起居和安全考虑,塔石乡早在上半年就出资新增了一批足够全体村民使用、设备较齐全的安全活动板房)入睡了,他们才放心下山回到乡里。

  让村民们尤为感动还有“一碗挂面”。这段时间,为了全身心投入搬迁工作,塔石乡干部们经常要“黑进黑出”,清晨5点(天还黑)就去地质灾害村,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才下山,到了饭点都不能按时吃饭,一碗挂面,成了他们饱腹的主要食物。在高田村的活动板房里,乡干部们利用空余房间弄了一个临时厨房,虽然设施简陋,餐食简单,但是干部之间就像家人一样相互照应、互帮互助,煮上一碗热腾腾的清汤挂面,或是泡上一碗方便面填饱肚子,就心满意足了。

  “村民们看到我们吃得这么清淡,好多人会主动送来自己做的冬笋咸菜给我们食用。有时忙着工作没时间吃饭,他们还会送上煮好的热番薯,这让我们觉得十分温暖,感觉自己付出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乡干部们深情说道,简单的清汤挂面虽然不能给大家带来足够的能量,有的干部甚至忙得来不及吃,但是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的暖心之举,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情意,这使得大家更有激情和动力去完成这项民心工作。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一线工作法破解难题,塔石乡干部就是以这样的实际行动去诠释搬迁“铁军”是怎么样炼成的。一个番薯、一根拄拐和一碗挂面背后的故事,更是演绎了乡干部们全心为民谋福祉、全力攻克搬迁难的高尚精神。正如当地村民口中说的一样:这个冬日里,乡干部就好比高山上的暖阳,用热情服务和真诚态度温暖着老百姓的心。

  记者手记

主办:金华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