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婺城,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8-08-28 09:10:1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马晓芬 通讯员 朱丽娜 曹隽
 作为农业大区的婺城区,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在这一方希望的田野上,一拨拨客商从全国各地云集至此,多姿多彩的经济作物既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和美乡村的美好画卷,又为婺城书写下了产业兴旺的壮丽篇章。

  让“葡萄经济”释放发展正能量

  零晨2点,天还是漆黑一片,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大精品果业”门店,早已经灯火通明,挑拣、分类、搬货、装柜……一派忙碌的场景。破晓时分,三辆集装箱货车已经整装待发。尔后,车队如游龙般驶出市场,奔向全国各地。

  眼前的胡新洪,穿着朴素的工装,干着与工人一样的活,很难想像,他创建了远近闻名的“正大精品果业”品牌,坐拥着万亩水果种植基地,每年的批发额都能达到上亿元。“刚忙完葡萄销售季,与往年相比,产量颇丰。”此时,金色的阳光透过屋顶倾泻下来,正打在胡新洪热情洋溢的脸上。一谈起葡萄,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每年5月至8月,是胡新洪异常忙碌的日子。因为他那位于婺城区琅琊镇的汇鑫葡萄基地收获了。与往年相似,今年收获期始于5月份,结束于8月初。“今年,从省农科院引进了新品种阳光玫瑰,以甜淡清爽的口感深受市场青睐,一经推出就供不应求。”说话间,胡新洪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2009年,基于多年水果行业的销售经验,胡新洪果断地从市农科院流转了葡萄育种基地,从此扎根在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良的琅琊镇水碓村,与葡萄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当年,他一举投资1000多万元创办了汇鑫葡萄基地,打造葡萄精品园。园区汇集了夏黑、巨玫瑰、维多利亚、京蜜、比昂扣、魏可、白玫瑰、翠峰、全球红等国内外葡萄良种30余个。

  从最初接手时的窘迫,到探索出标准化种植,胡新洪坦言也曾走过一段艰苦的岁月。如何进行田间管理,怎样开展病虫害防控,怎么保证水果质量……一系列问题摆到面前,曾让他手足无措。用胡新洪的话说,销售与种植是两码事。前者讲求快进快出,后者要求精工细作。“跑销售跑出了市场口碑后,我决心要打造一个‘拳头产品’,以站稳市场脚跟。”面对种植领域的重重困难,胡新洪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

  “一株植株只保留16串葡萄,每串1斤8两至2斤之间。多余的全部剪掉,虽然损失很多,但是葡萄的品质上来了。”几年中,葡萄园引进了以色列喷滴灌、风机湿帘、环境可控性连栋大棚等先进设施,整形修剪、密植园间伐、标准化整穗等一系列先进新技术,增强了果品的竞争力,让果园的亩均效益连年攀升。如今的格局,胡新洪坦言,他摸索了整整六年。

  8月初,今年的葡萄已全部销售完毕。坐在市场门店里,他还时常与客商分享着果园结出累累硕果的盛况图片。如同翡翠般的阳光玫瑰、带有浓浓草莓香味的夏黑、肉脆汁多的比昂扣……沉甸甸地从藤蔓上垂下来,充足的阳光,清冽的水分,滋养出高品质葡萄。这些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果中精灵,深受消费者喜爱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十多年来,胡新洪在水果行业摸爬滚打,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经营兼种植模式。未来,他更是坚定了走精品标准化种植道路,“强调品质提升,做好品种优化,在市场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注重与省、市农科院合作科研项目,借助区农林局的技术支持,敢于在技术力量与设施设备上高投入,敢说敢做、敢做敢当的胡新洪已然再出发了。

  让“冷水经济”成为致富“热经济”

  在琅琊镇山后金村,蜿蜒的灌溉渠绕村过,清澈甘甜的水正从金兰水库大坝底部汩汩流出,流向连片茭白田。即便在如火八月,常年20几度的水库冷水,也让茭白保持着特有的爽口鲜嫩。

  不久前,“山后金”牌冷水茭白以其极佳品质摘得2018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金奖。事实上,早在2003年该茭白就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远销杭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基于前期良好的铺垫,2009年,村主任金根旺发起成立了金华市向农蔬果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有序种植冷水茭白。2010年,合作社开展了琅琊冷水茭白示范基地建设,基地内不仅道路畅通,农田技术设施配套合理,排灌也非常方便。

  特别是2016年,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拍摄了《从农田到餐桌》系列纪录片,向全国观众介绍了“山后金”牌冷水茭白。随着名扬全国,更多的客商走进了山后金村,“冷水经济”这篇大文章也越做越实。

  多年来,“山后金”牌冷水茭白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更成为婺城农产品一块金字招牌。在村支书汪海青看来,除了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敢于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也是它赢得市场青睐的原因。“1995年,几个村民试着从外地引进茭白,没想到,口感与品质一流的茭白,一经推出就受到消费者热捧。”汪海青说,次年,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上了冷水茭白。随后,茭白产业扩展至周边村落几千亩。

  眼下,遮天茭白无穷碧,硕大脆嫩的茭白让农户欢欣不已。在村民张洪森100多亩茭白田里,记者看到他正和妻子忙碌着收割单季茭白。“今年每亩纯利润达到6000-7000元,收益令人满意。”至今已经有23年种植历史的张洪森,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植大户。多年的种植经历,也让他结交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客商。“来自萧山的张先生,每逢采购都携带礼物来,而我也是以亲人之礼盛情款待。”

  然而,近年来,深受市场礼遇的冷水茭白,也渐渐暴露了其作为农产品的短板。上市时蜂拥而上,再加上同类产品鱼目混珠,让“山后金”牌冷水茭白面临着逐年萎缩的困境。经过综合分析,联村干部曹隽与村两委干部梳理了发展堵点:一是金兰水库主要供应市民饮用水,灌溉用水在逐年控制。二是苗木市场的火爆导致土地租金水涨船高,很多村民只愿意把地租给苗木种植户。三是中间商控制了收购价,导致种植户经济效益走低,影响村民种植积极性。

  “冷水经济”该如何突破发展瓶颈?面对这个命题,曹隽与村两委干部结合村里历年种植与销售经验,为冷水茭白后续发展开出了良方。“我们将采用‘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加大茭白品牌宣传力度、建设茭白文化展示区、请教农业专家解决灌溉用水等方式,让种植户掌握市场话语权,使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用汪海清的话说,冷水茭白是山后金村的根,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省、市农科院,区农林局都在想方设法帮助我们,寻找一种途径实现错季种植。当市场出现空白时,‘山后金’牌冷水茭白能填空补缺,实现可持续性销售,助力村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让“西瓜经济”托起乡村振兴梦

  烈日下,一望无垠的西瓜地,一个个碧绿的西瓜正贪婪地吸收着阳光与养分,默默地储存着糖分,绿油油的藤蔓恣意生长,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是今年最后一批上市西瓜,从6月中旬首批成熟至8月初最后一批上市,差不多2个月的收获期。”说话间,钱强辉眼里闪烁着一丝不舍,然而收获的喜悦马上冲淡了一切。他知道,接下来,蒋堂镇下汪村会因这一场收获而再次闹腾起来,南来北往的客商、超市采购代表、市场批发户将纷至沓来。

  “85后”,被认为是个性鲜明、独立不羁的一代;然而同是“85后”的钱强辉,却用五年光阴深耕在蒋堂这一片热土上。他用执着与踏实,书写了不一样的青春。眼前的钱强辉,面对记者的采访不善言辞,但谈起种西瓜来,他的话就多了。

  钱强辉是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洋埠镇人,家乡世代种植水田作物。2013年,钱强辉放弃电信公司的工作,来到婺城区蒋堂镇,一口气承包了四十多亩地,开启了西瓜种植。“蒋堂有着独特的富硒土壤资源,肥沃的土地培育了汁多瓤脆的西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他说,每年,他的西瓜都是市场抢手货,基本上刚上市就迅速销售一空。

  今年已经是钱强辉种植西瓜的第六个年头,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今年初钱强辉选种了“浙蜜5号”品种,“这个品种的西瓜皮薄、瓜瓤脆,最重要的是甜。”钱强辉介绍,为避免清明节后降雨的影响,他特意延后在4月中旬播种。果实发育期间,他以田间地头为家,除草、施肥、防虫……精心呵护着幼瓜成长。“春末夏初,阳光灿烂,每次劳作几乎都能听到幼瓜生长的声音。”

  经过50多天充足的阳光水分滋养,又沙又甜的西瓜酝酿成熟了。从6月中旬第一批西瓜上市开始,一般收获期可以持续到10月初。“今年因挂果时雨水较多,收获期缩短,但西瓜的品质并未受影响。”多年来,受市场良好口碑的驱动,来自各地的客商纷纷云集蒋堂采购西瓜,采摘游、亲子游也随即兴盛起来。时至今日,客商自行开车到瓜地挑选、采摘、收购,已然形成惯例。“既加快了上市流通速度,又把挑选权交给客商。可谓一举两得,大家都乐意。”钱强辉一语点破销售的诀窍。

  为了做强西瓜种植产业,2015年底,钱强辉申请创办了戴利佳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强调‘小而精’,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量,便于管理。”钱强辉说。用自家的开沟机开沟,租赁打地机翻田……半机械化时代,再加上国家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下一步,我将利用‘西瓜蔬菜轮作’,拓展亲子采摘游,让家庭农场兴旺起来。”钱强辉信心满满地说。

  在蒋堂这片“富硒”的田野上,钱强辉正用他的满腔热忱不断播种着农业的希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