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双城”里的“婺城速度”

——记者带你直击婺城城市建设中的“速度与激情”
2019-07-04 08:58:0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高铁新城建设,西郊征迁工作,垃圾分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了让“双城”战略早日落地成景,近日的婺城,时时刻刻处处无不在上演着“速度与激情”。昨日,记者走进各项工作的第一现场,直观感受婺城“双城记”里的“婺城速度”。

  乘势而上 持之以恒

  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起航” 高铁新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7月1日,高铁新城指挥部二楼会议室人头攒动,来自各征收区块的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参与高铁新城一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入户拆迁调查动员会,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入户调查,全面进入签约和腾空阶段做好准备。

  半个月前,婺城区打响了高铁新城一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第一枪并召开意愿征询动员会,会议结束后,通过全体征收干部持之以恒的努力,仅用四天时间就完成了六个征收区块(化肥厂、凉帽山、食品厂、肉联厂和海联区块、九号码头区块)的意愿征询签字工作,同意率均达到90%以上,全面完成法定意愿征询程序。

  7月1日,随着西郊农房征迁签约工作进入收官之战,高铁新城一期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也将转段“起航”,按照征收作战时间表,从7月2日起,全体征收干部将利用15天时间全面完成国有土地上1143户(其中住宅1074户、企业单位69家)52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调查摸底工作。

  会议强调,入户调查,是进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实质意义的第一步,入户调查得细致不细致,全面不全面,直接关系到后续被征收户的实际利益,是整个征收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敲开被征收户心门的第一步。

  会议要求,各征收干部要乘势而上,继续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借这次征收工作进一步强化婺城干部的作战能力,让被征收户看到政府渴望为民做实事、为民做好事和顺利完成征收的决心;要善于总结前期经验,助推更好地完成入户调查和后续的签约;要多倾听群众的有效意见,抓准真实诉求,找准关键钥匙,并结合“家服务”文章,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进一步拉近与被征收户的距离,为征收工作助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接下来,六个征收区块的全体征收干部将拿出百分之两百的作战状态,以绝对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力争将本次征收打造成婺城区乃至金华市的国有土地征收工作样板,为高铁新城建设开一个令自己骄傲、令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

  (记者 郦莎)

  争分夺秒 全力以赴

  西郊签约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通宵达旦再现“紧张一夜”

  “第二组老区最后一户签约成功”、“第十二组老区新区全部签约完毕”……凌晨的“高铁新城西郊征迁攻坚团”微信群,依旧热闹非凡,不时有征迁工作小组传来捷报,而后,便会跟上一长串的鞭炮图,为征迁干部的努力加油鼓劲。

  “有一户签了。”“又签了一户。”“还剩几户?在哪个组?”随着签约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钟的嘀嗒声,跟西郊指挥部全体征迁小组成员的心跳一样,急促而紧张。6月30日晚上11点48分,婺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建中与城西街道班子成员、西郊社区干部及能人志士围坐一起,商讨如何做通最后几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各征迁工作组和服务组的工作人员则在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大家有的帮征迁户答疑解惑,有的陪他们核实信息。

  与此同时,第一组征迁干部来自区教育局的俞秀玲等人也在沉着地做着最后一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小布了解到,由于涉及到买卖关系,前期该户头的甲乙双方一直未能对赔偿方案达成共识,当晚,在众人的劝说下,两人终于解开心结,于23点58分成功签约。

  “签了!我们组已经100%签约了!”23点59分,俞秀玲把这个喜讯分享到微信群,奋战了近一个月,她和组员们感觉肩膀上的担子终于松了一些。“这个100%来之不易,是全体组员放弃节假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磨出来的,是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合力攻坚打下来的。”俞秀玲感叹道。

  给第一组道上一句“恭喜”后,第六组的工作人员们也没有丝毫懈怠。“这是整个评估面积及赔偿金额,没让你们吃一点亏。”征迁干部方锐在计算器上快速地按着,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为村民吴先生算着“征迁账”。吴先生一家家庭情况复杂,经济条件困难,他和妻子既是低保户,又身患残疾。征迁工作开始后,因担心日后的居住问题,夫妻俩迟迟没有签约。

  6月30日晚,区府办副主任戴增贵、卫健局党组书记赵建洪和第六组组长金瑞军带领征迁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吴先生家中,决心再试试做夫妻俩的思想工作。“我们家的情况你们也了解,我怕征迁以后就没地方住了。”“家里还有这么多东西,我舍不得啊。”夫妻俩诚恳地与征迁干部们从6月30日17点一直聊到7月1日早上6点多,面对夫妻俩的担忧,征迁干部们没有一丝丝不耐烦,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并表示会尽全力帮助夫妻俩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看着征迁干部们因熬夜而充满血丝的双眼,夫妻俩被深深地感动了,最终落笔签字。“我相信政府不会让我们吃亏的,这个字我今天就签了,你们工作也不容易,快回去休息吧。”

  而在指挥部办公室,区长黄国钧在一线指导分析,副区长王建中、唐剑刚也一夜未眠,全程指挥攻坚工作。

  一户、两户、三户、四户……在区领导的一线指挥下,在全体征迁干部的努力下,签约户数不断增多,群众对征迁工作也越来越支持。截至7月2日,本次老村、新村合计攻坚518户,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其中四个老村总共271户,已签约266户,签约率98.15%,力争尽快完成全部老村签约。两个新村总共247户,已签约226户,签约率91.50%。接下来,西郊全体征迁干部将一鼓作气,趁着这股势头,抓紧完成后续的签约、腾空、拆除等工作,为高铁新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 郦莎)

  上下齐心 快速行动

  垃圾分类处理再掀新浪潮 或成婺城百姓新时尚

  “大爷大妈,这是我们的垃圾分类倡议书,大家回头仔细看看。垃圾分好了,日子也会越过越好的!”小吕是竹马乡的一名乡干部。7月2日中午,刚吃完午饭的他顾不得休息,急忙忙便拿上了厚厚的一叠《拥抱新风尚创造新生活全面开展工作倡议书》穿梭在竹马乡集镇的大街小巷。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他将要和全乡干部一起,根据各自网格划分走上街头、下到车间、迈入农户家中,将倡议书发放给群众,跟他们普及垃圾分类基础知识。此外,他们还需要挨家挨户地检查门前分类垃圾桶内的分类情况,指导老百姓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7月1日上午,婺城区召开垃圾分类·新时尚·新生活万人动员大会后,竹马乡就立即组织连夜召开全乡干部动员大会。分管领导于会上传达了蔡书记讲话精神,要求全体干部立刻动起来,党员带头做起来,群众切实分起来,群众切实分起来,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打一场垃圾分类的“人民战争”。7月2日上午,竹马乡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专题学习讨论,完善领导小组架构,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当天晚上9点,乡党委书记姜建军还主持召开了竹马馆村两委会议,为作为集镇核心村的竹马馆村两委班子加油打气。他强调竹马馆村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村两委干部更要转变作风,奋起直追,争创垃圾分类先进村。

  垃圾分类,宣传先行,舆论先行。竹马乡党委书记姜建军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竹马乡开展的这项宣传活动,是统筹部署后具体落实的第一步。下一步将完善“红黑榜”考核监督机制,建立起以联村服务团、专职网格员、环卫清扫员、党员志愿者四个服务层级为架构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补位,做好垃圾分类的民访员、宣传员、引导员、共建员、督察员。

  “垃圾分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接过倡议书的竹马乡村民杜鹃告诉记者,竹马乡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以前可能会不是很习惯,但宣传得多了,大家的意识也都普遍提高了。作为一名店主,她很支持这项工作,也会从自身做起,从源头减量,为垃圾分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竹马并不是“个例”,而是婺城全区“快准狠”推进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自婺城召开垃圾分类·新时尚·新生活万人动员大会后,各机关部门、乡镇街道积极响应,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同时,立即展开行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活动。眼下,一场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正在婺城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记者 贾佳)

  组织精兵强将 一线处理问题

  双溪西路西延工程“晒拼创”拼出“加速度”

  进入盛夏,天气越来越炎热,而这两天,在双溪西路西延项目征迁现场,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轰隆隆……”伴随着挖掘机的阵阵轰鸣声,双溪西路西延正式进入“拆”模式。

  5月27日,婺城区双溪西路西延房屋征迁动员部署会在白龙桥镇高桥社区召开。这也标志着双溪西路西延项目正式拉开序幕。

  为打通新城区与主城区的交通瓶颈,婺城区大力推进“晒拼创”活动,集中人力物力,组织精兵强将,建立项目工作组,加大对工程项目的攻坚力度,切实缓解新城区的交通压力。工程启动后,工作组迅速集中镇、村及相关部门力量,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为了被征迁户尽快签约腾空,区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指挥,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难题。

  项目征迁组第二小组负责季家区块,涉及22户拆迁户,为了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第二小组每个工作人员都全身心投入其中。有的工作人员家里孩子生病了,他也没时间回家看一眼;有的工作人员家中有急事,也只是通过手机联系家人来处理……这样的例子,在项目征迁指挥部里不胜枚举。但尽管如此,每一位工作人员还是拼尽全力投入其中,担当赶超,拼出了“婺城速度”。

  6月28日晚上11点,第二征迁小组的办公室内灯火通明,全组干部正与高桥村邵家埠头村姜奶奶一家人为征迁工作连夜作思想工作,从傍晚5点到晚上11点55,经过七个多小时解答劝导,期间征迁户多次离席,小组干部一次次又耐心的上门说服他们重新坐回到谈判桌前,终于在6月28日近接零点前完成了签约。

  正因为有这样的拼劲,6月5日,双溪西路西延项目第一户农户签约;6月23日,高桥村季家行政村的卢来富户开拆,双溪西路西延项目正式进入“拆”模式……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签约数达48户,腾空30户,拆除9户。

  “大爷,你们家就要开拆了,这两天去供电所把电表停了吧。”这两天,项目征迁组的工作人员还在走村串户,挨家挨户提醒拆迁户办理相关手续。在走访的过程中,如果得知拆迁户不知道该怎么去办理,工作人员就会陪同拆迁户到行政大厅、供电所、华数营业厅等服务网点,办理房产、电表、宽带销户,改迁等事宜,充当好“代办员”的角色。

  精准互助有爱奉献的“一家亲”服务理念,增进了百姓对民生工程的支持配合,项目征迁工作稳步推进。眼下,工作组正全力以赴,力争在既定时间节点内完成房屋拆除、两侧绿化带用地等剩余政策处理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建成通车。

  (记者 胡敏霞)

  迅速启动 久久为功

  婺城强势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以“旧貌”换“新颜”

  “多年没有来安地,原来安地变化这么大啦!路变宽了,环境变好了,真不错!”刚放暑假,家住市区的张女士就带着小孩去安地镇游玩。一下车,张女士就被眼前的景象所惊艳到了,白墙黑瓦,山清水秀,好一幅秀丽山水图。张女士告诉记者,早就听说安地山好水好,只是一直都没有时间来玩。这次趁着孩子放暑假,就带孩子过来玩玩,许多年没有来了,没想到安地变得这么好了!

  这幅秀丽的山水图背后,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所带来的完美蝶变。

  安地素有“中国桂花之乡”的美称,经过10多年的开发,辖区内的金华动物园、十里桂花长廊游步道、喻斯生态游览区等景点,每年都会吸引市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市民过去游玩。但是,随着游客、投资商的纷至沓来,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陈旧、商业聚集辐射差、镇区规划缺失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改善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服务等问题迫在眉睫。”安地镇相关负责人一语中地。

  2016年,在婺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地率先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号召,迅速启动了安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从哪里开始?怎么做?在没有相关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安地镇结合安地实际摸索出可行的整治方案,提出了“规划、整治、提升”三步战略,第一时间成立安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分设十个网格、六个专业组,由各班子成员兼任组长。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至各有关班子成员,责任到人、挂图作战。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一场攻坚战,拉弓没有回头箭。”自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党员干部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真抓实干的精神,和时间赛跑。在市重点工程金安公路生态景观廊道线性优化改造工程过程中,党员干部更是充分发挥担当赶超的婺城精神,迎难而上,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64户预签约,签约率达97.1%,调查评估同步完成,创下“安地速度”;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党员干部更是多次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出重拳整治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集镇病”现象,同时集中力量完成镇区立面改造工程,完善附属设施建设,逐步对路网、水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坚持“面子、里子”两手抓……

  经过近三年的改造,目前,水上运动中心一期已正常营业、喻斯生态旅游景区成功获批国家3A级景区……在安地,文旅项目发展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而安地镇的“旧貌换新颜”只是婺城区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2019年,婺城区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通过列出项目清单、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保障、限时交办问题等多种举措,“精准把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整治工作的快速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城镇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城乡品质进一步提升,为“花满婺城”建设贡献了力量。

  (记者 胡敏霞)

  “消薄”不反弹 “造血”高质量

  婺城全力以赴一村一策 “富民”之上再造“强村”

  “村子有钱了,受益的还是我们老百姓!”前些日子,刚到长山乡,村民吴大姐便拉着记者唠家常。她说,过段时间再来,他们这儿就要大变样了,“村干部说,我们村的危旧房整治已经提上了日程。村集体出一部分钱,我们出一部分钱,就能够住上崭新的大房子。而这,都多亏了这一块块光伏发电板!”

  原来,村集体收入提高后,吴大姐所在村的村两委便开始谋划着村庄建设、农村美化等,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以前是村里没能力做。现在有能力做了,我们当然要给村民最好的!”然而,这要是搁以前,村两委班子是想都不敢想的。

  长山乡全乡经济的经济来源就以养殖业为主,各村的经济发展本身就很不平衡。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后,长山乡关停了多家养殖场,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2017年初,长山乡就有扎坑村等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更是不足2万元。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任务更成了长山乡迫在眉睫的一件事。“为了摆脱‘薄弱村’这顶大帽子,经过了反复的研究,与相关专家的实地走访后,这个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采用抱团合作的方式,利用财政补助的200万元发展光伏发电项目。”长山乡相关负责人介绍。

  众志成城聚集智慧把项目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马不停蹄地把工作落到实处。记者了解到,光伏发电项目于2017年12月立项,2018年4月便合资成立了金华市六和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秉持着因地制宜互惠互利的原则,在长山乡政府、长山小学、信用社、卫生院、三才公司、有机化肥厂、第一良种场的建筑屋顶上安装了2188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机。随即,2018年9月进行招投标,在2018年10月项目开工,仅过两月便并网正式投入运营。

  截至5月底,已经发电11.4万度。按照市场测算,正常每年可发电30万度,不含补助可收益12万元,再加上项目预计可获得补助金额9万元,这个项目每年可获得收益21万元。这样一来,每个村可分得利润3.5万元,大大缓解了这六个薄弱村的收入压力。而这一块块盘桓在这些建筑物房顶的光伏发电板,就是长山这六个村的消薄“法宝”。

  然而,长山只是婺城全力以赴久久为功促“消薄”的缩影。近年来,婺城区一直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件民生实事来抓。在各级干部与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造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还应势涌现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消薄”样板:雅畈镇车坞村以荒山入股得企业红利,“村企合作”模式盘活“村底子”鼓了“钱袋子”;蒋堂镇大立园村的物业经济也成了“消薄”亮点,“一箭双雕”解决劳动力富余与村集体薄弱双难题;安地镇喻斯村更是依托自身旅游资源打造了时尚民宿产业,将美丽乡村转变为美丽经济,吸睛更吸“金”……

  这一个个“摘帽”成功的村的背后,是群众对美好幸福城的向往,也是全体婺城干部高品质建设“美好生活幸福城”的决心。

  (记者 贾佳)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