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逢春节过后开工生产,“招工难、用工荒”都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亟待解脱的“紧箍咒”。一方面,急于招人填补空缺的用工单位“饥渴难耐”,另一方面,求职者面对众多热情的用人单位却不慌不忙地“竞相比价”。又到一年用工旺季,今年我区广大中小企业的节后用工形势如何?企业用工还“荒”吗?近日,记者到多家企业进行了问询和探访——
婺城企业节后遭遇用工“饥渴”
“用工难”似乎一年比一年来得猛。近段时间,记者在市区劳动力市场以及制造业企业云集的婺城新城区、金西开发区等地,切身感受到了这股汹涌的“用工难”。
严峻的“用工难”正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走访中,许多企业主感慨地说:“依赖廉价劳动力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再不转型升级将无工可用。宁可现在发展慢一点,也要过转型升级这一关!”
传统产业提升乏力加剧“用工荒”
一个晶莹剔透、造型别致的烟灰缸摆在面前,里面塞满了烟蒂。见到我们来,金鼎织带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经田又点燃了一根烟:“哎!招不到人,节后缺工比原先估计的还严重。”
位于洋埠镇的“金鼎织带”主要生产彩带及各类包装用品,用工特别是女包装工需求量大,去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5亿多元,有员工700多人。由于生产该类型产品的企业省内都不多,产品产销两旺走俏市场。因此,企业今年准备扩大再生产需要新招员工300名。
“公司已经派出8名人员到外去招工了,但收效也不大,只招了130人,目前还缺工170名。”周经理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告诉记者,为了破解用工难,企业也主动多方出击,加大了招工力度,同时还实行了有奖招工举措,动员部分员工回家乡招工,以缓解目前的用工难题。
金鼎织带遭遇的“用工荒”,其实是普遍现象。记者从实达皮革服饰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但用工缺口还有100多人,因为用工不足,使得企业的部分机器闲置,不能开足马力生产。记者在走访婺城新城区时发现,多家企业也不同程度上遭遇“用工难”。精深实业缺工近100人,米兰诺缺工达200多人,最近试生产的欧利美厨具公司普工紧缺……根据不完全统计,预计我区近四成的企业中存在着用工难,特别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现象尤为突出。
近日,记者在市区劳动路人力资源市场,同样目睹了用工单位的焦灼与不安。“我们开出的条件也够优厚了,但一个上午居然连个报名登记的人也没有。”在招聘现场,乾西工贸区维力塑胶公司一名招聘人员坐了半天“冷板凳”后不禁抱怨起来,为了招50名车间工人,企业已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可招人还是一个难字。这些天,企业负责招工的相关人员压力非常大。一头是岁末年初积压的订单在等着开工生产,另一头是招人一年比一年难,好不容易招到几个人,根本不够用。“公司天天催着要人,月薪不到两千元,同行都差不多,我上哪儿找去?”一些企业招聘人员都感叹,这招人的活实在不好干。
缺工现象倒逼提高待遇
记者在现场看到,进场前来找工作的民工人数明显不如前两年,一些企业摊位前空荡荡的,看不到一个应聘人员,坚守在摊位上的招聘人员有不少坐了半天“冷板凳”。市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分析,一是进场民工确实少了,二是民工现在也不急于马上就业,而是寻找更好的机会。
前些年的人力资源招聘会上,我们都会看到企业招聘人员手中拿着厚厚一叠登记表。而现在,这一景象已不复存在。半天下来,许多招聘人员面前的登记表还是空白的。新华齿轮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说,这招人也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半天居然连问都没人来问一声,更不要说达成就业意向了。
为吸引民工应聘,不少企业都开出了优厚待遇。像浙江海蜜机械有限公司对普工工种开出了2200元至3000元的月薪,对录用员工租房的还有每月40元的补助,夫妻双职工的每月补助100元。豪森集团给员工缴纳社保“五金”,月度有全勤奖、工龄奖,年末还有年终奖,员工小区还开设有舞厅、卡拉OK、球类等娱乐设施。
就业部门分析,缺工现象正在倒逼企业逐年提升员工待遇,这是今后用工的一大趋势。
“用工难”折射缺工常态化
“现在出来打工的‘80后’、‘90后’多起来了,而且很挑剔。”周经田抱怨道,这种变化使企业招工越来越难。让他颇为郁闷的是,为招员工,企业虽频频打出“组合拳”,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招人,该用的招数都使了。”但他心里明白,之所以还是出现“用工难”,是因为公司开出的薪资价码与务工者的期望值仍有差距。
求职者加薪的预期,显然成为多数企业不能承受之重。精深实业是婺城新城区一家电动工具生产企业,产品大多出口,目前主要缺车间一线生产工人。据了解,该企业一般性普工的平均工资已超过两千元。“再大幅涨,很难。”企业行政部经理张雄伟感慨地说。
“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外贸加工的传统制造企业来说,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汇兑损失已成为企业不小的负担,如果工资再开高了,就没利润了。”张雄伟说,以他的企业通过简单加工得到的利润很难再给员工加薪,硬要加,仅有的一点利润也要被吞噬。
东部沿海的工资涨不上去,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向东飞”的动力就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加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加速,农民工来浙江挣钱的冲动已大不如前。据了解,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企业用工需求急剧扩大,基本能就地消化,况且当地的薪资水平与金华基本相差不大,因此,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已不复存在,如此一来,他们宁愿呆在本地就业也不愿千里迢迢来到金华打工。
在市区劳动路人力资源市场,一位云南籍务工者告诉记者:“现在虽然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但吃住自己解决,一年下来也余不了几个钱,何况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今年这里的工资达不到心理价位,明年就在家门口找份工作,大不了少挣几百块钱。”
转型升级才是破解之道
其实,遭遇“用工难”的企业主看得很明白:不转型升级就无法提升企业的利润,就无法支撑日渐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越是无法改善工资待遇,就会遭遇更加严峻的“用工难”。恶性循环之下,企业只有关门大吉。
怎么办?周经田说:“我们已投资上马新的生产线,在保证产值的情况下可以大幅消减用工人数。”在他看来,这正是金鼎织带走出“用工难”困局希望所在。
不过,对婺城众多制造业企业来说,提升现有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或许更能直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一些企业已行动起来,以转型升级破解“用工难”。莱恩农装总经理高福强告诉记者,企业通过引进一大批现代化的生产装备,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仅产品的品质大为提升,还大幅减小了用工需求,有效应对了“用工难”,达到了“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随着这些现代化生产设备投入使用,最起码减少了150多人的用工量,按一个人4万元的薪资标准,就等于每年为企业节约了600多万元的人工费。
今飞集团正月初八员工就已全部进岗到位,顺利开工。令人称奇的是该企业去年一条生产线有180名员工,今年只需要100人,其破解“用工难”的杀手锏就在于通过技改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愈演愈烈的“用工难”倒逼婺城企业转型升级。婺城区经贸局局长郑松有表示,去年全区40个市及市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额10.37亿元,同比增长68.6%。今年,婺城区将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的升级再造从根本上越过“用工难”这道坎。
“长远看,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高生产线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减少用工人数,才是解决缺工现象的根本之道。”郑松有说,婺城的转型升级已经等不起了,可怕的是有些企业没有认识到转型升级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