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实对于游记,我是苦恼的,毕竟去了挺多城市,留下的只有照片,未写过文字记录。曾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塔石像是一个含蓄婉约、秀外慧中的姑娘,蕴藏着东方之美。就冲这美,旅游君去了塔石的上阳古村,感受那有气质的上阳古村……
我眼中的上阳古村,有的尽是气质……此村乃西楚霸王项羽后裔所居,村上有祠,上书“先祖是皇,孝孙有庆”,柱上楹联为曾国藩所题。沿街排列着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雕梁画栋,时光在这里仿若倒流。
谁说梯田非得到外头,咱金华也有!何其幸运,去往上阳村的路上,有幸看到纵横交错的梯田,这些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波浪式断面的田地,可谓是人造奇迹啊!岭边村离塔石乡政府车程约半小时,路况较好,一路都是平坦的水泥路。海拔大约550米,气温比市区低5℃~8℃。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梯田欣赏油菜花美景的时候,我想若是冬季到这,就能见着银光闪烁的梯田雪景,那景色绝对壮观。
上阳村的路,是一条弯曲连贯的水泥路,一路畅通,路边的景色尽是绿意盎然,开着车窗能感受到风吹过的凉爽。道路两旁连成片的毛竹林迎风摆动,一直伸延到山里,远处低低的坡上,茂密的竹叶子压得竹子端头垂下来,形成一团一团,如竹海涌起的绿色水波,没别的,看到此情此景总觉得心都平静了。
看,这青山绿水的景色,拿起手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就想起那首歌“偶滴老嘎,就住在这个屯,别看屯子不咋大呀,有山有水有树林儿”。顺着导航指引,听着歌一路平坦,终于到了上阳古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那上阳桥,也不是旁边的小溪潺潺,而是村口那两棵见证了几百年历史的古树。抬头仰望,古树沧桑的年轮雕琢着岁月的痕迹,参天的古木,把头上的天空都遮蔽了大半。俗话不是说了嘛:“大树底下好乘凉”。
那日,阳光正好,折射出来的光是最温暖的,就像古街的味道。
老街的路面全部用大小不一或深或浅的鹅卵石铺成,造型奇特多样,有不少用鹅卵石铺成的铜钱图案。时光在这里仿佛倒流,白墙黛瓦、雕梁画栋、马头高耸,雕工精致的木格子窗半开半掩。
村里指路的老人说,沿着空中那红色的灯笼走,就是古街!时光在这里可以倒流,北端入街口,有一门楼,门额上书“带水环流”,为民宅与店铺相混合,其中的骑街楼显得特别醒目,共有12幢房子组成,为清一色清代建筑,每一幢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因为这张照片里的上阳古街,爱上了这个古风淳朴的小村落。这条老街路口的门匾上写着“带水环流”四个字,不足百米的老街,有骑马楼、过路亭,过路亭内有长木条凳,供行人歇脚,老街路面有不少用鹅卵石铺成的铜钱图案。
在这里,天是蓝的,云是绵的,阳光是暖的,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很安静!能感受到古村落特有的舒适慢节奏。
走进每一处房子,你都能找到精美而古老的雕刻,各家各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纳凉方式,这绝对是在城市里不可多见的景象了。
项氏宗祠门上写着“先祖是皇,孝孙有庆”,老人们认为,上阳项氏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后代。祠堂上方挂着“有恒堂”的牌匾,据说“文革期间祠堂所有牌匾都被拆下来焚烧,只有这块‘有恒堂’牌匾被保留了下来。”
上阳村现有村民900多人,其中400多人姓项,村里的项姓村民都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后裔,村上的老人都以此为荣,就连夏天用的扇子都是以项氏为主的内容,还有每户后裔家中都珍藏着以项羽为首的族谱。
百世齐家,寓意齐家治国最根本的还是在修身,希望世世代代的子孙皆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龙章宠锡"是皇帝对有功大臣的最高奖赏,历朝历代都有这种奖赏。而这块牌匾,至今被保存在上阳村的祠堂之中,村民一直引以为豪。
这里还曾是革命根据地村,村里至今还保留着这份光荣!上阳村虽地处偏远,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88年,上阳村被金华县人民政府确认为老革命根据地,让我对这村又有了更深的钦佩。
上阳村的古建筑一直名声在外,虽然在文革期间有多处被毁,现在保留下来的仍有20多处,这些古宅多为明清、民国时期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雕工精致的木格子窗半开半掩。
时光会走远,而它还在!
村中老见到有人到村上游玩总会自豪地说:“近年有许多电视台来录制节目(中央电视台都来过多次),想把上阳村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记录下来。”听了这句话,其实我莫名有些心酸,我想,身为金华人,一定要来这里走走,听听属于金华的历史,去了解感受金华的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