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铺筑一路幸福
——婺城区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工作综述
p> “戴上助听器,你们大家说话我都能听见了。”“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我都能穿针引线了。”“装了假肢,我又能到工厂上班了……”朴素的语言,传递的是残疾人内心的喜悦。从2008年开始,婺城区残联围绕“扶残助残加快科学发展,共建共享同奔小康社会”的主题,积极推动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进展,共享小康工程为婺城2026名残疾人撑起了一片明亮的天空。
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是当前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从2008年开始实施到2009年进一步完善,婺城区残联以“细”、“全”、“活”为三字口诀,扎实推进小康工程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雅畈镇汉灶村曹清华,视力残疾一级,一出生就伴有眼疾,随后双眼完全失明,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开支全靠同样是残疾人的丈夫打工赚钱,每月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的家庭开销。根据“单独施保”的政策,现在曹清华可以享受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金,从2008年7月起,每月可以领到180元救助金,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提高到了每月204元,缓解了家庭压力。
曹清华只是众多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受益残疾人中的一个。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沙畈乡山脚村楼启有,2007年驾驶拖拉机发生车祸,成了植物人,前后20多万元医药费使家庭陷入困境。小康工程实施后,楼启有享受了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居家安养,每月有500多元的固定收入,这一笔钱犹如雪中送炭,缓解了楼启有家的经济压力。白龙桥镇东俞村的王临向,十几年前遭遇车祸失去右腿,赔偿的假肢用了将近10年早已不能再用,得知残联要免费为其安装价值一万多元的假肢,王临向感激地说:亲生儿子也没有对我这么好啊!
竹马乡里梅村刘卸明17年前上山砍树,被突然倒下的树枝压断了脊椎骨神经,造成下半身瘫痪,而当时,他们的女儿才六个月。“幸亏政策好啊。”谈起一路走来的艰难,刘卸明的妻子禁不住感叹,政府一直在关注他们的困难,他们是最早一批纳入低保户的,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实施后,刘卸明又成了第一批享受托安养工程的残疾人,除了低保金,他每年还可以领到3750元的居家安养费,相当于每月有了500多元的固定收入。刘卸明经常对前来看望他的残联工作人员说:“我躺了十多年,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老是拖累家庭,现在终于感觉又回到了社会中。”
截至2009年12月,婺城区共有持证残疾人7587名,纳入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1237名,共发放补助资金290万元;2009年享受康复工程残疾人487名,共投入资金115.3万元;前不久,婺城区又荣获第一批“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荣誉称号;纳入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303名,发放补助资金99万元,有效改善了重度残疾人的生活护理条件。仅2009年,整个残疾人小康工程受惠人数就达2026人,各级财政共支出补助资金50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