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声音
“上水平”是干出来的
日前,一位走马上任的市长,首次主持召开市政府全体会议,会上他强调,不贸然提出新思路,不热衷喊出新口号,今年的任务,就是要“抓落实”。新官上任,烧出了一把务实之火。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思路,作出规划,发出号召,只要是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切实可行,常常能形成共识、凝聚力量。但即便这样,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要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就是要紧握实干的接力棒继续出发,把实干这篇大文章继续做深做好。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少数干部“喊”的多,干的少,“秀”的多,做的少。要么不切实际,好大喜功,动不动就打出大而无当的旗号;要么装点“门市”,追求显绩,一门心思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么不负责任,忽悠群众,当面许诺万千条,事后不见一根毛;要么朝令夕改,反复折腾,时而强调战略重点在这,时而指出主攻方向在那,年年都有新口号……
是专注于埋头做实事,还是热心于昂首喊口号,好比一面镜子,照出了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的不同形态。在我们的社会现实中,不乏“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实干者,但也不乏“光说不练”的空谈者。浮夸风盛行、口号山响的背后,浮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魅影”,折射出一些干部错误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其结果,浪费了国财民力,贻误了发展时机,损伤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喊声响处,遗患无穷。
上水平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有“干劲”,更要有“干法”。实干,不仅是一种务实的精神状态,更是一个科学、系统、复杂的发展过程。一事当前,要有科学谋划、有实施方案、有具体措施、有解决办法;有进度表、有路线图、有责任书;有检查、有督促、有问责、有讲评,将实干精神和办事能力结合起来,将宏伟蓝图与工作理性结合起来,攻坚克难,扎实前进,真正把大事办成,喜事办好,难事办妥。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唯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多下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真功夫,才能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资料来源:2010年6月7日《人民日报》
社会评论
如何应对“劳资博弈”考验政府智慧
半年内“N连跳”,一天内十多家企业发生停工事件。“劳资博弈”正成为近期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焦点。其实,劳资矛盾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矛盾,在中国出现并不意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经之痛”。
消解劳资矛盾,调处劳资纠纷,政府责无旁贷。这正是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所在。实际上,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的今天,要拿捏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分寸殊为不易。
各地主政者既要回应劳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又要考虑资方的转型压力和现实承受力;既要考虑到劳动者对“地板工资”、“围墙管理”的耐受力已经达到临界点,也要预想到一旦短期内涨薪速度过快,劳动关系波动过大,导致资本外撤,技能素质普遍偏低的产业工人,将会出现更大的就业难题。在劳方诉求和资方诉求中寻找出交汇点,在劳方利益和资方利润博弈中寻找出平衡点,在资方的自决式管理和社会的人文发展中寻找出精神共振点,是一道在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中统筹,在突出矛盾和多方诉求中斡旋的必答考题。
如何应对发展新阶段的“劳资博弈”,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应该清楚地看到,资方在利润充足的条件下,缺乏转型动力,甚至还会成为某种阻力。此时,劳方反弹和劳资矛盾的“后轮驱动”,从积极意义上看,正是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动力。
顺应“后轮驱动”的改革浪潮,各地主政者宜通过加强劳动立法、硬化执法力度、推动劳资集体协商、工会改革等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劳资之间的对话、沟通、和解,带领中国平稳渡过劳资矛盾高发期的发展节点,步入和谐劳动、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资料来源:2010年6月25日《报刊文摘》
人民论坛
“顶得住的”为何“站不住”
最近,安徽固镇县委、县政府做了两项内容相反的决定。先是责令包括县环保局局长、副局长在内的6位环保干部集体停职,后因舆论和上级部门的介入,又撤销了停职决定。目前此事已尘埃落定,但因其颇为典型,值得剖析。
先说这6位环保干部被停职的原因,既不是因为不作为、也不是因为乱作为,而是因为他们的严格执法——要求当地一家企业抓紧补办项目环评手续,并送达排污费核定通知书。此举却被有关领导认定有悖于县里对企业的承诺,影响了该县的发展环境,建议监察部门展开调查。
一方面,是环保干部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另一方面,是县委、县政府依据“到企业检查必须经过批准且限制一年一次”的“土政策”,做出了停职决定。把问责的鞭子打到严格执法的环境卫士身上,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事实上,类似的事情这几年常有耳闻,只是被停职、受处分的人没有6人之多而已。
不必讳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一些地方还很突出。环保局长的前途捏在其他人手中,环保干部往往“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可见,保护环境不仅需要基层环保部门秉公办事的非凡勇气,更离不开地方主要领导发展思路的转变。
当前,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各地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丝毫不能放松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这时候,地方政府再怎么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都不为过。真正能够审时度势的地方领导,应该大力支持环保部门严格执法,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那些阻挠环保部门正常执法的政府行为,即使取得了一时之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快转变”,非但不会给自己的政绩加分,反而贻笑大方,成为反面教材。
应该看到,国家早就三令五申,不准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不准妨碍正常执法,而像固镇这样无视国家规定,坚持执行“土政策”的地方,为数也还不少。出台类似的“土政策”,针对的是包括环保部门在内的所有执法部门。表面看是政府在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实际是放弃监管;表面看政府特别讲服务,实际成了违规违法企业的保护伞。
形形色色的“土政策”,反映了畸形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一个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急于发展,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侵害公众利益来保增长、促发展的做法,无论理由多么堂皇,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果抱着畸形的发展观不放,动不动就显摆“土政策”的威风,必然会让违法违规企业有恃无恐,伤害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损政府的形象,给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如今,被停职的环保干部复职了,但对畸形发展观的反思与纠偏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不指望反思一次固镇事件就能让决策者完全清醒,却希望当事者能够吸取教训,旁观者能够举一反三。发展观的进步,如能尽快体现在清理并废止“土政策”和支持环保执法等方面,当令人欣慰。
——资料来源:2010年6月2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