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是市委市政府“一中两翼两三角”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翼,是未来的金华城市副中心,也是婺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因新城区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新城区一直是区委区政府决策的中心,工作的重点,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更是婺城对外的亮点和着力点。
一、新城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具备一定的基础
新城区开发建设的路子,一直在探索、思考和实践。经过七年的开发建设,工业产业培育、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环境营造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1.科学规划,引领城区有序发展。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灵魂,经过实践,新城区的规划是科学的,可行的。工业新城、商贸新城、人居生态新城的定位是合理的。新城区先后编制了战略性规划、中心区控规(15.95KM2)、临江分区控规(8.8KM2)、中心区城市设计(2.4KM2)、乾西栅川分区控规(5.73KM2);并对强弱电、给排水、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了专项规划,同时制定了城中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基本实现了需要开发建设用地的规划全覆盖。一系列规划的编制,为新城区的建设提供了依据,为新城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加强投入,配套设施初步完善。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是一座城市繁荣崛起的首要条件。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3.6亿元,拉开道路框架15.2平方公里,建成区11.4平方公里。建成城市道路55千米,完成绿化面积近42万平方米。完成婺城大桥、宾虹西路公铁立交桥、白沙大桥、临江大桥建设。白沙溪橡皮坝休闲景观工程、金华江石柱头橡皮坝工程、桐溪城防工程、中轴景观一期北段工程、城北中心公园等城市景观相继建成。区块内水电、排污、排水、供气、通讯等城市配套日臻完善,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为新城区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主攻二产,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和壮大二产,不断增强产业支撑,形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新城区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4.3KM2,包括临江分区、栅川分区、洞溪分区三个工业平台进行开发建设。目前已经集聚工业企业5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22家,初步构建了以汽摩配为主,五金工量具、医药食品、化工建材为辅的产业格局。新城区培育了万里扬变速器、巨龙管业等一批成长型企业,引进了中国校车、莱恩农业装备、三环机械、康灵汽配、万达汽配、婺阳动力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城区成立以来引进的入园企业有112家,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目前具备开工条件的有89家,已经开工89家,开工率100%;竣工的75家,竣工率84%,投产的72家,投产率96%。2010年新城区市级重点技改项目17个,占全区的50%;完成工业总产值121.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6.5%;完成税收4.29亿元,占全区的三分之一。2010年工业总产值是2002年的8.7倍,工业税收是2003年的5倍;自2002年以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到57.3亿元。
4.狠抓项目,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项目是城市发展的生命,抓项目是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的有效举措。新城区先后建成婺城区政府办公大楼、行政服务中心、婺城小学、婺城中学、婺城嘉禾艺术幼儿园、交通应急指挥中心、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中心、金华市福利中心、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计生指导站等16个公建项目,还有5个项目正在建设中,5个项目准备开工建设。已建、续建、新建楼盘有21个,行政中心区块有蓝湾国际、尚格·又见康桥、奥林匹克花园等9家房地产项目,用地864亩;城北有上城华府、东方前城、天彩名苑、都市欧情等13家房地产项目,用地1055亩,累计完成商品房结顶125万平方米。通过项目建设,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5.完善经营,资本运作良性循环。新城区自2003年成立以来,主要靠土地出让和银行贷款来进行资本运作。截至目前,新城区整个开发建设资金运作处于良性循环,投入结构合理,效益产出明显。目前新城区存量经营性用地2100余亩,按照目前新城区市场地价,土地经营收入可以满足阶段性的开发需求和保障,保持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6.优化服务,发展环境和谐稳定。开发建设以来,几万亩的征地和上百个项目的政策处理均顺利完成,努力实现开发建设和城中村发展双赢,总体保持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环境营造方面,新城区着力抓好四个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征地政策,依法征用土地,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关注和严密监管临江分区、栅川分区投产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及时做好企业及周边群众的调处工作。三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四是积极帮助城中村建设和发展,尽量考虑群众合理诉求,进一步理顺园区关系。
二、新城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新城区发展面临重重难题。在征地拆迁中,遇到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群众利益诉求的增多,新城区开发建设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新城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面临以下问题:
1.产业发展空间受限。新城区三个工业区块发展空间仅有1000多亩。2010年签约项目24个,协议用地1500多亩,在谈项目29个,用地需求近3000亩,目前还不断有一些项目要求入园,供不应求矛盾较为突出。加上农转用指标受限,今年农转用土地指标紧缺,部分在谈项目不能签约,好的项目也不能及时引进。
2.招商质量有待提高。工业总量不大,项目规模偏小,重大工业项目几乎没有。核心区块高质量的三产项目也需要全方位的提升。
3.政策处理难度加大。依据目前形势,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并重,随着开发过程中利益格局的调整,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多,加上期间政策调整因素和一些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导致政策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4.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尽管新城区已经有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但是高中、医院、文化、休闲、娱乐商服等设施还是偏少,加快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对于新城区人气商气集聚至关重要。
5.新城老镇衔接问题。不能有效承接新城老镇的人气和商气是新城区开发建设的伤痛。宾虹西路拓宽改造工程和双溪西路西延工程涉及到金华市经济开发区,需要排上市政府重点议事日程,才能有效实施,承接和吸纳市中心各种发展要素。
三、突出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是打造品质和效益新城的内在需要
品质和效益新城建设需要一个有效的载体,新城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两手抓的发展格局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载体,而品质和效益新城的提出正好为新时期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新方向。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新城区将围绕“突出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为载体,按照“加快发展,快建新城“的要求,按照“打造品质效益新城”的方向,开启新城区建设新篇章。
1.东接南连,加快城市化进程。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到位和新城区规划的调整完成,新城区的宾虹西路沿线将成为行政中心区块开发建设的重点。在充分把握好这个重点的同时,积极向东衔接江北城区板块和江南市区板块,充分吸纳市中心的人流、物流、商贸流、信息流。开始实施“东接”。争取把“宾虹路西路(内环线至二环线)拓宽工程”和“双溪西路延伸工程”列入市政府议事日程,列为重点项目来抓。继续实施“南连”。在完成白龙桥老镇控制性详规和开工建设“二路一桥”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华龙南路南段、金江南街北段、紫金南街北段等道路工程,并完善垃圾中转站、自来水管道、公共绿化、卫生保洁等集镇配套设施。完成白沙溪两岸和玉山公园整体综合规划,开始实施白沙溪城防景观南段建设,全面提升老镇区的品味和品质。
2.培育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提质增量并举,做大工业总量,努力形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的良好开发格局。一是拓展空间,抓好平台建设。继续完善三个工业区块的现有空间布局,提升临江分区,整合栅川分区、开发洞溪分区。今年力争完成雅苏以北近500亩土地的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对福田区块的项目布局,并开工建设该区块的落地项目。同时对清理出来的已供闲置用地进行督促协调,促其企业开工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栅川分区原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新引进五个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内投产。继续开发龙蟠区块,根据指标情况,完成征用地块的相关报批手续。尽可能拓展其余工业空间,积极形成汽摩配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新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二是招商引资,抓好项目建设。继续保持量的扩张。引进好项目、大项目,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工业总量。着力注重质的提升。招商以突出汽摩配、五金工量具、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引进一批效益好、关联大、带动强的优质项目。主要做好万里扬50万台乘用车变速器、旺达年产200万套汽车发动机部件、康灵实业、长铃轻摩等签约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注重项目效益。积极提高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产出率。对竣工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促其尽快投产。加快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申报技改项目,加大技改投入,通过技改创新、实现节能减排。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能够应对各种危机和市场风险。
3.狠抓项目,提升城市功能。一是加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加快路网建设,启动“宾虹西路(内环线至二环线)拓宽工程”和“双溪西路延伸工程”;开工建设华龙南路南段、紫金南街北段、金江南街北段。完成文津路等区间衔接公路建设。完成中轴景观一期南段工程建设,对北段有步骤进行提档改造,并对外开放。对临江西路、龙乾南路、金沙街、宾虹西路、西二环等主干道和行政中心区块小区周边以及工业园区实施绿化工程。加快老镇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有关集镇道路工程,完成白沙溪玉山公园综合规划,继续做好自来水网、路灯亮化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快城北建设步伐,完成城北景观公园和体育公园建设,启动城北生态建设综合示范区项目。二是加快商服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伟达·雷迪森广场酒店和尚格四星级酒店建设,并尽快投入商业营运;加快婺州商业广场二期项目建设,招商和开业同步运作,为提升新城区的生活品质和投资效益发挥引擎作用;婺城汽车客运站一期工程加快投入使用;怡景商务大楼、金殿置业、商业银行、成泰合作银行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启动一批新的房地产项目。三是开工建设一批公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城区人民医院、婺北法庭、公安指挥中心等一批公建项目。进一步筹划文化、休闲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完成建设邻里中心等市场项目。
4.集约利用,增强统筹能力。一是做好土地经营,增强统筹能力。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切实做好土地经营文章,加大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调查,对供而未用的土地进行专项督促,对项目不能及时建设的要依法收回。加大对紫金南街东侧、宾虹西路沿线商住用地的出让,回笼一部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统筹城市化建设进程。对老镇区的330国道以南、机场路以北区块和白沙溪东侧小企业实施“退二进三”计划,进行整体搬迁,分批次完成腾笼换鸟工程,盘活白沙溪东侧土地。二是完成村庄规划,提升城中村发展水平。完成新城区城中村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房改造、村庄整治等民生工程,对城中村发展进行统筹,积极考虑城中村的未来发展问题,把提升城中村发展水平和壮大城中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日程,同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为解决有关村遗留问题和理顺园区积极创造内部环境。
5.狠抓落实,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加快政策处理。抓好工业项目、公建项目、基础设施、老镇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的政策处理工作,充分发挥区属部门、指挥部和乡镇干部以及村级班子的主动性,顾全大局、协调各面,做好政策处理工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加强干部教育,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执行力,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实。三是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积极落实上级有关政策和精神,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给基层和企业送服务、送温暖,为企业发展解难题,为企业转型出点子,为企业扩张送政策。本着真诚服务、高效办事的原则,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作者系婺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新城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