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移民新村有20多个来料加工点,去年支付加工费近1000万元
昨日,记者在九峰水库汤溪移民安置区看到,这里的来料加工点遍布村里的各个角落,村里的妇女都在忙着加工环保袋、箱包、晾衣篮等货物。陪同采访的汤溪镇人大副主席李寿松告诉记者,汤溪九峰移民新村由邵家源、陶寺、里门殿等10个村组成,有人口约2500人。目前整个移民新村有20多个来料加工点,村里的妇女基本上都在加工点干活。去年光加工费就支付了近1000万元。
记者来到了邵珍来料加工厂,车间里机车轰鸣,一片繁忙。负责人钱晓珍告诉记者,该加工点创办于2009年6月,有50多个员工,去年加工费就有60多万元。“今年正月初十我们就开工了,现在在赶制一批环保袋。因为还是正月,很多人都还没过来,我们都忙不过来。”钱晓珍介绍,像他们点的员工一般一天能赚七八十块。老人一天下来也能挣个三四十块,他们都很乐意做这样的活。石埠头村的华秀娥,她手有残疾,移民前除了在家做家务就没其他事做。移民到汤溪后,除了做家务还来加工点干活。她告诉记者,她一天也能赚二三十块,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随后,记者又来到里门殿移民郑丽双家开的胜华来料加工点。她的加工点主要负责箱包类加工。郑丽双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做的活是去年留下来的。“我们加工点干活仔细、认真,很多义乌老板都愿意拿货给我们做。”一般来说,做来料加工都是些女工,但在胜华来料加工点,记者看到了两位男工。来自贵州的蔡利告诉记者,他做高车工已经有十多年了,来这里做也有两年了,他们的工资是计件算的。一个月下来至少能挣3000多元。在问到为什么会来这里做,他说:“以前我也在金华、义乌等地做过,工资算下来也差不多,但城里的消费比这高多了,所以我们就选择这里。”
记者又在好帮手手袋厂看到,车间里堆满已经加工好的货物。谢湘权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接的是金华老板的活。因为长期合作,老板把整个工作都交给我们。从加工到包装再到装箱都在这里完成,到时只要老板验收一下就可以拿去装柜出售了。他们点一年加工费也有30多万。
在整个九峰移民安置区,像这样的来料加工点还有很多。“最初我们担心移出来会造不起房子,到这里来生活会不习惯等等,但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国家给了我们那么多优惠政策,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如今,在交通、住房、学习、就业方面比移民之前有了很大改善。”钱晓珍的话也许说出了大多数移民的心声。移民们为了国家的建设发展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但在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纷纷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相信移民新村的生活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