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声音
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11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之年,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
干部进退留转,“进”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任何一次换届中,能被提拔的干部总是少数,这是由我们下大上小的干部层级结构所决定的。因此,领导干部对工作要有进取心,对升迁要有平常心。在换届时要将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放在第一位,将自己能不能进班子放在第二位。领导干部在换届中要坦然接受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选择,而不能过分计较个人的职务迁升,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资历和贡献,不能过分褒贬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防止心理失衡,防止言行失度,防止党性失规。尤其是不能碰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的高压线。最近有位省会城市的市长,在省人代会期间因未被列为副省长候选人而产生不满情绪,指使他人向多位代表发短信干扰选举,结果被举报查处,省委已免去他的市长职务。他的失衡、失度、失规,既破坏了选举的风清气正,也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领导干部在换届中,进,要更加感谢党和人民的信任,更加谦虚地努力学习,更加负责地对待责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没进,也要心态自如,服从组织的安排,不失工作的动力,保持学习的上进心,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
干部的“退”,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需要。每到换届总有一批干部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党和国家的制度规定。有少数同志有两种担心,一是担心自己欠的人情未了,急于安排“跟随者”;二是担心退下来后讲话没人听,急于安排“办事人”。这两种担心都很容易诱发用人失规。领导干部在退下来之前匆匆忙忙“论功行赏”用人,难免会有偏听偏信之误,难免会有亲亲疏疏之嫌,难免会有被表象迷惑、上当受骗之险。其实,一个领导干部的退,是退出了岗位,退出了权力,退出了职责,退出了繁忙,要退得心宁、退得无愧、退得健康、退得气和。但在另一方面,领导干部退岗只是政治生命中的转乘站。党员干部退岗退的是职务而不是党籍,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不能退,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不能退,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不能退,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形象不能退。
干部的“留”,是保持领导班子稳定和工作连续性的需要。换届不是换班,多数干部还要留任。从以往看,留任的同志绝大多数不计较、不攀比,与新进班子同志团结一心,共同开创工作新局面。但也有少数人片面地与提拔了的同志比,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心里不服气;有的摆资格、闹别扭,影响班子团结。干部队伍客观上是个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职数越少,“天花板”现象是难以避免的。现在干部队伍中符合进班子条件的优秀人才很多,能进入领导班子并在换届中继续留任就很不容易,而且干部留任都要经过民主测评关和组织考察关。能留任既是事业的需要,也是组织和群众的信任。所以,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留任,留要知足,留要自省,留要加油,留要奋进。
干部的“转”,主要指平职交流,这是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组织全面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按照这次换届的政策,换届中将有不少干部会平职交流到新的岗位。对转岗交流,许多同志不挑不拣,有些同志还主动要求到困难多、条件差的艰苦地区工作锻炼,表现了很高的觉悟。但也有些同志只愿意交流到条件好的地方、待遇高的部门、权力大的岗位,不愿意去条件较艰苦、情况较复杂、困难较多的地方或单位,不愿从热门单位转到所谓的冷偏单位。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实践证明,越是条件差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越是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长才干,只要沉下心来干事,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干出一番事业。
——资料来源:2011年4月18日《求是》
热点关注
乡镇干部的积极性从哪里来
笔者在县里挂职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乡镇干部工作很艰辛,权有限、事难干、任务重,却又往往任职时间长,提拔的机会少。 乡镇干部身处工作最基层,位不高,责任大。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了,上级精神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推进。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各方面工作的落实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乡镇一级的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做好基层基础工作。
政治上要多关注。乡镇一级交流的范围和渠道很窄,又由于具体事务较多,学习进修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在选拔考核使用乡镇干部时,对其年龄、学历等方面的限制应当放宽一些,更侧重于对其思想品德、实际能力以及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拓宽交流选用渠道,为乡镇干部脱颖而出提供途径和平台。近几年,自治区和一些市党政机关通过公选、公招等形式,选拔了大批优秀的乡镇基层干部直接进入区、市党政机关任职,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种做法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
工作上要多支持。放权于乡镇,增强乡镇处理公共管理事务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对于那些政策有明确规定的工作,应该鼓励乡镇干部按照规定大胆决策,依法开展。乡镇基层社会管理事务件件都很具体,必须视当地实际情况、民风民俗等,灵活处理。财力上支持。激励乡镇干部。
干事创业,必须要使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增加对乡镇一般性的转移支付,给予资金上保障。人力上支持。越到基层,具体事务越多,人员得不到保证,许多乡镇干部就会“指导”的多,做的少,变得越来越远离群众,远离一线。因此,政策上应该多向乡镇等基层单位倾斜,特别是那些地域较广、规模较大、人口较多、村屯较散的乡镇,更要在具体人员配备上给予充分的保障。
生活上多关心。提高福利待遇,在基本工资由国家确定和负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层干部绩效津贴、补贴激励的新路子,保证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乡镇干部,也能享受到相对等的待遇和报酬,激发他们扎根基层的工作热情。解决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及时解决一些生活困难,成为乡镇干部的坚强后盾。改善工作环境。修缮乡镇办公场所,增加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让乡镇办公场所像个办公的地方。
情感上要多关怀。乡镇基层害怕上级来检查指示,“哗”地来了,“忽”地走了,却盼望上级领导和上级机关干部多下基层,与乡镇干部一起工作调查研究,既能够掌握实际情况,也可以与乡镇干部沟通交流,了解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一种与基层干部一起共奋进的心态下乡镇,在情感上多关怀,感同身受,务实帮助,乡镇基层干部才会心情舒畅,斗志昂扬,有信心,有干劲,有业绩,有成就感。
——资料来源:2011年4月18日《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