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网视 | 图库中心 | 新闻专题 | 婺城政务 | 人文婺城 | 婺城彩票财经法制 | 体育赛事 | 旅游导向 | 车行天下 | 生活资讯 | 房产装饰 | 婺城论坛 | 实力婺城 | 少儿文艺
--------------------------------------------------------------------------------------------------
新闻热线:0579-82532488 0579-82305868
报网互动
新闻搜索:
 
 
婺城支站 浙新办[2008]15号
区内联网: 新城区 金西 双龙 仙源湖 罗店 乾西 竹马 雅畈 安地 白龙桥 琅琊 蒋堂 汤溪 罗埠 洋埠 长山 沙畈 塔石 岭上 莘畈 箬阳 城东 城西 城中 城北 新狮
您现在的位置:
婺城新闻网 > 视听新闻 > 专题放送  


章竹林的草根谭

2011年04月23日 21:1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发表评论] [ ] [打印]

  “我既不是灵芝草,更不是冬虫夏草,也更不是昆仑山下的一棵草,也不会是田里长得很快的红花草,我觉得我是一棵条件很困难,环境很艰苦下面出来的草……”

  协办:半壁江山茶艺中心

  地址:金华市环城南路西段1471号

  (与双龙南街交汇处,市检察院对面)

  你家的钞票发霉了,该拿出来晒晒啦

  很高兴给我这个机会,参加这个聚会。把第一课让我讲,我推了几次推不掉,这样子,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呀,抛砖引玉。破锣破鼓开开台,精彩节目后面来。前几年,有个朋友问我,章竹林,你这段时间忙什么呢,我笑笑,说,我呢,这段时间脑子基本不用,笔杆基本不动,电脑不懂不碰,一天到晚抽空,为什么——脚痛。三个月了看了三个医生,还没看好,晚上睡觉痛,白天走路痛,很难熬啊。

  所以人哪一上年纪,像我们到了古稀之年,什么毛病都出来了。比方说这记忆力,三天四天之前的东西记不到了,三四十年,四五十年前的事情记得很牢。比方说有这个事情,我们是个大村,村里有家代销店,店里的门上有个信插,用硬纸板做的,各地来的信都插到里面去,那个时候我十八九岁,二十来岁,我的信特别的多,而且信封特别的大,信还特别的厚,各位你们猜猜看那么多的信,那么厚的信寄给我干什么啊,是什么信呢,那是各地四面八方退回来的退稿信!

  那时候代销店的人来来往往很多,有的人就讲了,你有多少钞票寄来了哇,借来用用哇。有的讲,你的钞票这么多,是不是要请人数钞票呀,我来帮你数噢。有的说你家的钞票发霉了,该拿出来晒晒啦。所以说呢,我脸孔红起来,头也抬不起,灰溜溜回去了。回到家里,把那些信往枕头底一塞,干活去了。然后晚上再看看,奇怪不奇怪,从第二天起,我就照样到处寄。然后呢,到处还是退回来。

  我这种草根属于哪种草根呢?

  前几年有人说我是草根作家,我想,我这种草根属于哪种草根呢?是属于哪棵草呢?我既不是灵芝草,更不是冬虫夏草,也更不是昆仑山下的一棵草,也不会是田里长得很快的红花草,我觉得我是一棵条件很困难,环境很艰苦下面出来的草,罗埠那边都有的,路中间,石头缝间,铁钉草,拔都拔不出的。深深地扎在泥土里面,我觉得我应该是这种草。而且我还可能是另一种草,马鞭草。农村里边都有,哪里有养分,到哪里吸去的。我觉得我们婺城区许许多多作者,都是这两种草一样。

  那时候,我有这种心,一百件稿件退回来,我可以写一百零一篇;两百件稿件啪啪啪退回来,我可以写两百零一篇。我觉得我们婺城区许多作者都是这样一种草。那时候,我们好多人都是围在章伟文老师身边,我们的许多作品都是经过他指点,然后发表的。有一次,章老师到我们村里来看我,我陪他到田畈里走,我们坐在田埂上,他对我说,你的群众语言是丰富的,以后要继续努力。但是你的作品深度不够,更要下功夫。可惜我以后下的功夫不多,不够,至今我写的东西,没法跟程明芝比……他有深度,我肤浅。李英的文采也很好,我学都学不到的,这是我的感觉。话说回来,当时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草根作家,丰富了当时的草根文化。

  要么就是演出,要么就是发表

  正是因为有了铁钉草,马鞭草,我的创作也有了一种冲动,听到什么就记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看抽水机在抽水,我会写。看打稻机在打稻,我会写。请问天下所有的琴,哪个弹得最好听?沙啦啦,沙啦啦,农民的打稻机在抒情。

  有一次下大雪,我到菜地里去拔菜,经过一家门口,看到一家人,有个木匠在那里修犁,我就来也想去也想,想出了那么几句话:门外雪花飞,门内刨花舞,……,锵锵锵,一阵鼓,敞开怀,满屋都觉得热呼呼,莫把汗水擦落,啊,好热的天,错把三九当三伏,多修一张犁,多添一幅春耕图。就是这么几句歪诗,登在了报纸上面。

  那时候我已经26岁。算大龄的。我妈妈帮我找啊找,没一个女的愿意嫁给我。大光棍。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同志喜欢上了我,她呢,自己喜欢写诗歌的,她呢叫我到她家里去玩,我在她的桌子上看到一个备课本,翻开备课本看,三页纸,她把我的名字跟她的名字,两个,两个,密密麻麻,整整三页啦。这下子,我热血沸腾,留下了永世难忘的、刻骨铭心的初恋。

  我们创作的目的很清楚,很单纯,很直接,要么就是演出,要么就是发表,其他什么稿费啦、奖金啦,甚至连作者的名字也不要了。我记得我给我们村里面写了歌词《我们大队实现机械化》:哗啦啦哗啦哗啦啦,条条渠道工呀工业化,你看我们村抽水机,拖拉机,还有打稻机,写成这样,在全金华地区播放了,出现时没有我的姓名,只写着金华县罗埠公社三大队,所以那个时候能够发表,能够演出就很开心了。

  电影放到哪个村,我就唱到哪个村

  后来,我到公社放电影,自己写,自己唱,唱呢,唱村里的事。放电影以前先来个一段。那个时候农村里是露天放电影的。看的人很多,我把话筒往这边一放,稿子一摊开,然后地上捡了一个破瓦片,咔哒,咔哒,那么就唱起来了。唱得他们哗啦笑起来,又哗啦笑起来。唱的是他们身边的事情。唱的是汤溪土话。那个时候我把农村新人新事编起来,电影放到哪个村,我就唱到哪个村。一个村一个村放过去,一个村一个村唱过来。每个村大姑娘小伙子老头子老太婆,好多人都认识我。今天到什么地方放,听你唱几句哦。明天到我们村里去唱哦。我也很吃香了啦。我到罗埠街上,好多人讲,这个章小鬼唱几句来听听,我亲身体会到最基层、最大众、最乡土、最平民、最百姓的草根文化,贴近群众,受到群众欢迎。

  除了写作以外,我还有一个特别嗜好,坐茶馆店。我们罗埠那边,茶馆店特别多,喝茶的人特别多,一个小茶馆店,就是一个小社会,九流三教,五花八门的人都有,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有人讲,群众语言特别丰富。

  有一年,我在罗埠茶馆店喝茶,听到有人讲,讲到村里面有一户人家,种蘑菇种不好,如果这时候区里面市里面有农技站,有个干部来辅导我们就好了,这个蘑菇就不会这样了。我听到这个事情,一个是群众的诉求,对政府、对科技部门诉求,我应该去反映一下。我就写了一个道情《借姐夫》,“太阳照进东山坞,山里走出丁巧姑,坐上汽车嘟嘟嘟,来到城里借姐夫。姐姐一听气呼呼,骂声妹妹‘两百五’,天下只有借钱借物借衣裤,借吃借住借床铺,借酒壶,借茶壶,借油借盐借酱醋,借七借八都好借,哪有妹妹借姐夫。妹妹听了嘴巴嘟,姐姐真是大老粗,其他东西都好借,借借姐夫也不会犯错误,我们是嫡嫡亲亲的亲姐妹,特殊情况要照顾,还请姐姐不要小气,我有借有还不会把姐夫来贪污”。就这么几句话,我编成道情后唱到哪里笑到哪里。

  条件好了,铁钉草,马鞭草的野性没有改

  到文化馆工作以后,环境变了,条件好了,铁边草,马鞭草的野性啊没有改。经常是上面口袋笔杆子,下面口袋小本子,听到什么新鲜事,随手记下两个字。

  有个礼拜天,我老婆让我去菜场买菜,运气很好,在兰溪门菜场碰到两个女人吵架,那个骂人骂来的句子啊又顺口溜又押韵,群众语言!我听得嘴巴口水都流下来了,我听好以后,就站在旁边记下来,记好,大半天过去了。呀,老婆叫我买菜嘛,现在怎么好回去呢,又回到兰溪门买菜,买回来饭都吃好了。我老婆说,叫你去买菜,怎么买了这么多时间,人家菜都种出来了。

  再还有一件事情,我们馆的馆长,无意中说了一件事情,现在手机多了,信息量真丰富。打手机可以写一个嘛。我家住在人民东路,走在金华街上,前面一个男人,好像给老婆打电话,我现在在义乌进货,忙得不得了,忙得连放屁的时间都没有,今天是回不来了。我想这个人真好玩哪,明明人在金华,偏偏说在义乌进货。怎么回事?我就跟在后面听了。他说的话,我就记牢。他突然回头,你干什么啊,我赶紧逃了。我就根据这个素材,编了一个一个人的独角戏。

  草根文化一年比一年红火

  我到杭州去,跟浙江婺剧团两个同志,他说有什么东西写出来了。我写了四个小品啊,包括这个独角戏,你这个打手机啊,我来演。这个一个人演,方便。他说有几句话,群众那里听来的,“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握右手,一点感觉都没有。握着情人的手,好像回到十八九,一股暖流涌心头?”说到这里就笑起来了。在我创作当中呢,这个也是我的得意之作。这个节目金华很多地方都会演,有10多个版本,也不知道有多人看过、见过这个节目,给大家带去笑声,带去欢乐。

  在文化馆这么多年,虽然作品也获过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在省里也获过一等奖,二等奖,但多数作品没有获过大奖的。草根作品,小品《打针》、《局长家事》、《楼上楼下》,等等等等。纯粹给大家看的啦。有的作品也是演到哪里,笑声带到哪里,我呢磕磕碰碰一路走过来,也没有什么大的大起大落,也没有什么壮举,就这么平平凡凡走过来,写了很多东西,没有很大的影响。要说起来,说我有点成绩的话,这也是一靠党的阳光雨露,二靠领导关心爱护,三靠当时单位支持帮助,还有好多老师支持帮助。这些年来。我们婺城区农村文化、草根文化一年比一年红火,这跟社会稳定,农民种田农业税不用交,看病有报销,说到政策好,六十岁以上每个月还有六十块钞票,大家讲健康,多活几年,文体活动越搞越丰富,身边的草根文化又有新的春天。

【作者】: 章竹林 口述 许中华 邵益斌 整理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婺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十年回顾
·婺城区政府召开第四十七次常务会议
新闻排行榜
· 一方青砖“雕”乾坤
· 城东街道桃园社区助力城创这么干
· 满怀文化自信走进新时代
· 婺城“喜庆十九大”文艺巡演走进安地
· 曹荣安:环保路上坚持“雷锋心”
· 遂昌婺城文化 走亲共贺盛会
· 书画名家走进婺小 挥毫弘扬传统文化
· 市委政法委专家组来婺 检查指导维稳安保工作
· 公安部督查组来婺指导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白沙溪的倒影

道情宣讲省党代会

义诊践初心

角逐赛场竞风采

记革命烈士——徐文佩
  服务  
?公交 ?列车时刻表
?常用电话 ?邮政编码
?企业档案查询 ?电信话费帐单
?学历证书查询 ?自考信息查询
?长途区号 ?外语翻译
?技术供求信息 ?汽车客运
?科技信息资源查询 ?航空航班
?移动话费帐单 ?地图查询
?机动车违法查询 ?网上报警
?驾驶员违章查询 ?专利检索
?医疗卫生 ?法规查询
?教育局考试成绩、录取情况查询
 

婺城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浙新办2008[ 15 ]号 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辩率调为1152*864

浙江在线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