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
应县木塔
八咏楼
洞山塔
2“我出发的时候基本上一个人在跑”
我出发的时候基本上一个人在跑,身边的一些伙伴对这个(指文物保护)也没有太大兴趣,到今年刚好十年。十年里,跑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古建筑,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十年前,我只有满腔热情。
学习古建筑,应该找一个切入点,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皇家建筑,因为它代表了封建社会最高的营造技术。皇家建筑里面有宫殿建筑、园林建筑,还有一些寺庙建筑、坛庙建筑,它们都体现了封建时期的等级制度、审美情趣。中国古代建筑基本上分成三大段:最下面是台基层,中间这一段是屋身层,最顶上的叫作屋顶层,中国所有古代建筑都是这个模式,只是针对不同等级的建筑或者说针对不同的地方特色的建筑,它才有所改变。就像我们看到的台基部分,在北京故宫里面,它就做得比较高大,太和殿,乾清宫,它的屋身也比较大,五间七间九间十一间不等。到了老百姓的开间,也就三间五间。屋顶部分,北京皇家建筑用的都是琉璃瓦,民间建筑用的只是一些小青瓦。像金华也好,北京也好,它之所以被称作古城,不光光是它拥有标志性建筑,它还应该有一些民居建筑,绿叶配红花,众星拱月。这些民居建筑面临的状况很尴尬,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它可能保留非常完好,但民居建筑因为各种原因在城市改造过程中逐渐消失了。像北京原先有7000多条胡同,现在留下来的胡同大概也就1000条,80%的胡同在这些年的旧城改造中拆毁了。
中国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墙倒屋不塌。古建筑周围有一些门窗、墙体,它不起承重作用。真正起到承重作用的是这些梁,这些柱子,也就是说这些墙体倒塌以后,这个房子不会有所改变。1999年,丽江发生过一次很大的地震,在地震过程中,很多现代建筑已经倒塌了,但是古建筑基本上都完好地保存下来。最主要的就是它具备“墙倒屋不塌”这么一个特性。就是墙面都已经塌了,它的骨架还在。看过北京的皇家建筑,我又跑到苏州去了,苏州的园林建筑也是我的一个兴趣点所在。苏州园林代表我们江南独有的一种建筑特色,它把建筑和周围的一些山形地貌植被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北方建筑所不具备。就像这个艺圃,明代的一个园林,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诸如唐伯虎、文征明等人的书法题刻在里面,应该说是弥足珍贵。像同里的退思园,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这个园林特别小,也就这么一点点而已,但是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它把建筑、水系、山石、植被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步一景,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看这个园林都很漂亮。这边的怡园,建筑里面的隔扇通过阳光的照射,有一个很完美的呈现,在现代建筑里面这些都无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