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知,没有灵魂支撑的人无论穿的多么艳丽也只是一臭皮囊,没有文化精神支撑的经济无论有多么庞大也只是一空噱头。竹马乡党委、政府在认真贯彻党的以科学发展观,凝聚全乡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带领全乡种植花卉,过着“以花富农,以花会友”的幸福日子。竹马乡左手牵着“经济”走,右边带着“精神”游,在历史的道路中播撒着“勤劳、善良”的种子。竹马乡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点燃竹马精神火炬棒。
携着“勤劳”带着智慧,创造富裕生活。竹马由原先的无路可走到现在家门口的条条大道,由男的难娶媳妇到现在的姑娘都争着要嫁进来。这与竹马的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提高经济靠的就是勤劳和智慧。邵湖头村的章应凡,共产党员,现任邵湖头村党支部书记。章应凡1990年开始搞个体经营,刚开始生意的低落,他并不灰心,仔细地发现水电工的消费群,然后挨个村,把整个金华的水电工的联系方式都抄下来,并减低售价,以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增加客源,来靠着党的富民政策和自己的辛勤努力,创办了金华市长通物资有限公司和浙江六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竹马乡的成功人员的成功都是必然的,他们在创业的途中不俱艰险,不畏辛劳,利用科技和勤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开创自己的美好新生活。
发展经济提高,更注重软文化的提升。提高软文化,做到“思想”要硬、“措施”要硬、“行动”更要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竹马乡在实现自身经济提质增速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发展软实力,将幸福指数、民生工程与生态、文化、平安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提升整个乡镇的归属感与向心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得乡镇。积极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民营演出团体的发展,支持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培育、建立、命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如金店的文化示范村,浙江省长吕祖善曾经亲临此地,欣赏当地的文化内容,并作出了表扬。每到节日或是乡镇有节目参加,民众总是踊跃参加,积极配合。
传承美好的品质给未来,孩子是未来的希望。竹马乡小学以育人为己任,力求能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竹马的人们同时明白这个道理,在工作之余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孩子,教育孩子,从小做人,人们从一穷二白走上了富裕之路,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温暖和富农政策的实惠,深知家富不忘党恩,一家富了想百家,小家富了帮大家。大家应该心存感恩,2007年冬天,由于冰霜较多,邵湖头村很多老人的棉被老旧难以御寒,为全村七十岁以上老人更换棉被,解决了老人过冬的燃眉之急,资助学校。情系灾区,助人为乐。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关心老人,关爱老人。竹马乡的人们也是关心关爱着学生的学习环境2011年入夏,当得知竹马乡中心小学的师生上课时酷热难耐,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章应凡捐资10万元,为全校14个教师安装大功率空调,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他深有感触地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能为老师和孩子尽一点力。自己也感到由衷的高兴。政府也在没有太大的财政支出压力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市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全面快速推进。在竹马成功人士在乡政府领导下投资社会公益事业,达到了多赢的效果。
所谓竹马精神,是指一个地方在成功实践中,群体养成的、创造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先进的,大众的,主流的精神产品。其冠名有伟人总结题词,有地方集纳民意敲定,也有的是经后来学者研讨整理而成。我们竹马的精神在于“勤劳、善良”更注重的是“后继有人”,明白细水慢流的道理。因此,这是社会民主进步、和谐文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