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厂家遇到客户下订单,都希望数量越大越好。可婺城区罗明食品厂恰恰相反:经常需要费尽心思,说服客户减少订单上的数量。该厂老板娘陈佑娟告诉记者:“我们厂生产的产品,进入日本市场11年,进入韩国市场7年,还接过新加坡、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订单。现在,据日本客商的说法,它在日本占据了70%至80%的市场份额;而韩国客商传来的信息是:该国市场上相同的产品中,有95%左右是我们厂生产的。”
究竟罗明食品厂在生产何种“神奇”产品,能抢下日韩市场的绝对份额?答案挺让人吃惊——它只是一块小小的糯米锅巴。
执着,让一次偶然走向成功
罗明食品厂只生产一种产品,那就是纯糯米制作的锅巴,厂长罗明给它取的名字也很简单——香酥锅粑。说起开办这个食品厂,其实源于一个相当偶然的机会。
1999年下半年,罗明夫妇关停了开办多年的坩埚厂,决定转行做食品生产。为了选择具体的产品,夫妻两人调查了豆制品、卤味制品等各种食品的市场情况。就在这时候,陈佑娟从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信息,大意是:金华的农副产品在上海“大润发”举行展销会,举办时间是当年10月份的几天。当时,陈佑娟脑海里突然闪过曾在金华农贸市场摊位上见到的糯米锅巴,心思一动,再一查日子,展销会马上就开始了。于是,她向丈夫“讨”了200元钱,赶到金华农贸市场购买了15包糯米锅巴,匆匆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经过一番周折,她才在展销会开始的前一刻跨进“大润发”的大门。巧的是,当时的金华市市长郑尚金随后也进入了展销会会场。郑尚金看到陈佑娟后,问她:“你什么东西拿来展销的?”她回答:“金华的糯米锅巴。”听到这个答案,郑尚金高兴地指了指展销会上精品屋内的展架,说:“这东西其他人都没有,放那上面好了。”
正是这次展销,让陈佑娟结识了那个至今仍在合作的日本客商。展销会后,这名日本客商给了陈佑娟一包糯米锅巴的样品,表示:只要陈佑娟能在当年年底之前,做出和样品一样的糯米锅巴,他就会来下订单。回金华后,陈佑娟夫妇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试验:普通的独芯煤饼炉、三芯煤饼炉、自建的灶台、汽油桶改装的炉子……工具不停地换、制作方法一次次地改,结果却是失败再失败。陈佑娟灰心了,决定放弃。这时候,罗明却“扛”上了,不论妻子怎么劝,怎么打“退堂鼓”,他始终埋头做着试验……
2000年1月2日凌晨两点,已经沉睡的陈佑娟被罗明摇醒:“我试验出来了,做出来的锅巴和样品大小一样,油炸后膨起的大小也符合要求,口感松脆。”尽管已经超过约定时间,当天上午,陈佑娟还是给日本客商打了电话。随后,夫妻俩在对方邀请下,带着自制的产品再次赶往上海。从上海回来,手拿订单的陈佑娟夫妇开始申办食品厂。随后,罗明食品厂于2000年3月4日拿到了营业执照。
严谨,创11年无退货记录
不得不承认,日本、韩国都是对食品品质和卫生要求相当严格的国家。这些年来,罗明食品厂却从未遭遇退货,甚至日本客商不止一次竖起大拇指称这里生产的是“中国第一锅巴”。当然,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
罗明食品厂于2008年搬迁至新厂址。目前,该厂位于罗店镇建新村的一个小山坡上,占地颇广,布局却相当简单:大门处两间平房,供厂长夫妻办公、生活,一条宽阔、洁净的水泥路顺坡而上,通往坡顶的生产车间,其余各处则花木扶疏,一派田园风光。一进生产车间,又给人类似“闯关”的新感受:进门先是男、女更衣室,进入者在此更换白色的工作服、戴好帽子;往里是一排水笼头,用清水冲洗双手两次,消毒一次,再冲洗一次方可继续前行;接着是吹风处,用以吹去人身上的尘土;再走过长长的通道,这才抵达产品制作车间。
糯米锅巴的制作采用流水线形式,“源头”自然是存放糯米原料的仓库。陈佑娟告诉记者,厂里购买糯米不仅挑选顶级品质,还要求增加两次筛选,所以“虽然购买的量很大,价格却要比市场零售价还高16元(每百公斤)”。当然,价格和品质也绝对成正比,来该厂检查的各国客商,每一次、每一个检查者都会对这些颗颗分明、粒粒饱满的糯米说上一句:“中国糯米,OK!”对于制作工艺,陈佑娟很诚实地表示:“这个糯米锅巴,最初是由我丈夫罗明试验成功的。不过,因为需求量不断加大,2001年年初,日本客商为我们厂请来了技术人员,由他承担所有费用,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试验,最终得出了准确的各流程工艺标准数据。此后,我们便从作坊式加工模式转为流水线批量生产,要求员工完全按照这一工艺标准进行操作。”此外,为了获得高品质的产品,日本客商还向罗明食品厂赠送了金属探测器等检测工具。由此,该厂产品有了人工和机器的双重把关。
如今的罗明食品厂,凭借着高品质的产品,获得了不少国家的上门订单。因为规模限制,厂里不得不经常婉拒订单。对此,罗明夫妇希望自己的工厂能逐步发展,已经计划着“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明年应该会增加对加拿大的供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