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图片 | 数字报纸 | 浙江网视 | 民生帮帮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网视 | 图库中心 | 新闻专题 | 婺城政务 | 人文婺城 | 婺城彩票财经法制 | 体育赛事 | 旅游导向 | 车行天下 | 生活资讯 | 房产装饰 | 婺城论坛 | 实力婺城 | 少儿文艺
--------------------------------------------------------------------------------------------------
新闻热线:0579-82532488 0579-82305868
报网互动
新闻搜索:
 
 
婺城支站 浙新办[2008]15号
区内联网: 新城区 金西 双龙 仙源湖 罗店 乾西 竹马 雅畈 安地 白龙桥 琅琊 蒋堂 汤溪 罗埠 洋埠 长山 沙畈 塔石 岭上 莘畈 箬阳 城东 城西 城中 城北 新狮
您现在的位置: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那年《三月》花盛开

2012年04月06日 10:1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发表评论] [ ] [打印]

  熟悉金华文学期刊《三月》的人,恐怕都已经五十开外。这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在当时又是如何编选的?之后又是怎样走下历史舞台?或许人们还对此略感好奇。尽管我们之前对《三月》的专职编辑徐家麟先生有过专访,但此次邀集与《三月》杂志有关的作者、编辑,踏上一次怀旧之旅,似乎不仅仅是对往事的一种追溯,更多地是为了以后金华再办文艺期刊时存下一份经验之谈。

  整个《三月》杂志社,草创期间,仅有主编余子力以及徐斐、徐家麟两名编辑,他们就成了拉动《三月》走向全国的“三套车”,之后又添了一名会计和勤杂工。杂志社起初只是借用群艺馆的一间房子,从事日常编辑事务。最为辉煌的时候,则是在军分区招待所租用了三间房子期间,章伟文、陈启寿都是这个时候加入《三月》,据章伟文回忆,鼎盛时,《三月》杂志仅编外编辑就多达十人。

  《三月》正式走上全国发行的路子,是在1984年。名字是主编余子力取的,因为当时已经有了名刊《十月》,章伟文说:“我听余子力说过,究竟是三月好还是五月好,李白有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最后就定了三月。”于是,三月就成了文艺的春天。“三月”这两个字还是请了当时颇为有名的书法家费新我写的,很漂亮的左书,更是彰显了《三月》生机勃勃的未来。

  与《十月》、《收获》共领一时之风骚

  1984年,思想解冻,经济形势好转,这是报纸、杂志最为活跃的时候。自伤痕文学以来,文学不再服务于文学本身之外的其他目的,以至渐成气候,达于高潮。当此之时,电视作为新兴媒体又尚未普及,这就给予报刊杂志一个大有作为的空间,大家对精神生活的渴望都倾注在报纸和杂志上。徐家麟说:“那时,一首好诗就能够轰动全国,跟现在的歌手因为一首好歌一夜成名差不多。”《三月》恰逢其时,与《十月》、《收获》诸多文艺名刊共领一时之风骚,艾青、贾平凹都曾为《三月》供稿,不过,这也可以看作报刊杂志的最后一个黄金期。

  《三月》或许也是最早一批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文学杂志之一,主编余子力负责拉广告,筹集办刊经费。多数广告来自兰溪的企业,足可见出兰溪在上世纪80年代的工业之盛。《三月》的编辑业务全部由徐斐和徐家麟两人分担,余子力向来不干涉。徐家麟说:“当年我们组好稿以后,还得交给美术编辑画插图,凌宇冰、王振业等人就给我们画过很多插图,然后再送到浙江日报印刷厂,在那边请了个编辑,管校对、出版发行,直接在上海、杭州等地全国邮发了。”

  任可先生(原市文联老领导)从贵州调到金华日报工作时,发现金华有这么一本可读性强的文学刊物,觉得很不容易。他说:“作为文学遗产,金华要是再办这样的杂志,恐怕不太容易了。当时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在今天也办不到了。”后来,《三月》停刊后,任可接手创办文学内刊《三月潮》,请了沙孟海题词。之后,《三月》就销声匿迹,成了令人缅怀的一本刊物。章伟文说:“怀旧是温馨的,当年《三月》处于文学最繁荣之时,文学占据了时代的中心。会写小说,人家很尊重,跟现在完全两码事。现在记者还有人看得起,作家就没人看得起了。当然现在的一些作家也不争气。跟以前搞文学的人不同,那时的作家有点崇高,有股自豪感。”

  “当年是千军万马杀到文学界去”

  上世纪80年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子在中国已经铺开了。越到后来,坚守文艺越是力不从心。劳剑晨说:“文化在我们这里,那是瓜子一样东一颗西一颗,在人家那里则是向日葵似的,一整片一整片地保护起来了。可我们还得担心这仅有的一颗颗‘文化瓜子’什么时候又被他们给炒掉吃了。”以致很多事情都成了缘分,缘来则聚,缘尽则散。在那个时代,哪个青年不向往成为文艺青年;而在今天,文艺青年简直就是个讽刺。劳剑晨说:“把文艺当作事业,也就是把文艺当作你的小孩、女友一样尽心尽力,当年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三月》的面世,不仅培养了一批金华作家,而且也壮大了全国微型小说作家队伍,在全国获得了很大的影响力。“微型小说”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也是他们为了能够从全国诸多文学期刊中迅速崛起的一种尝试,意图在文学界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当时,甚至连当时的金华市委书记和现在有些市领导,也是文学爱好者,经常有作品见诸《三月》。

  《三月》最繁荣时,章伟文也办了一个《婺江文艺》,但受众仅限于金华,不像《三月》那样通行全国。章伟文说:“现在比较有名的、较为活跃的微型小说作家都给《三月》投过稿子,现任《微型小说选刊》主编陈永林以前也经常给《三月》来稿。因此,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刊物,也是很可惜的一个刊物,当然这个可惜让人无可奈何。”今年市“两会”期间,有人提案重新办个金华文艺,因为《三月》的前身就是金华文艺。尤其是唱响金义大都市的同时,可以借此东风,希图能够给金华的文学事业点一把火。因为杭州、宁波、温州等大都市都有文艺期刊存在。章伟文说,以前的年轻人对文艺很热心,有股蓬勃向上的心气和心劲,现在的年轻人心都比较冷了。当年是千军万马杀到文学界去,现在还剩几个呢?时移世易,真有“白头宫女说玄宗”之感慨。

  尾声

  刚从加拿大飞回来的张华飞称徐家麟为“老实人”,也惟有老实人,才能办实事。当他谈到加拿大时,必曰“那是一个梦想的国度”,这也正是徐家麟他们曾经在《三月》鼎盛的那个时代所体会到的,之后,时间就像梦一样过去了。

  往事如烟,岁月留痕。《三月》停刊后,徐家麟是最后一个留下来处理相关事务和做好交接工作的人。徐家麟将《三月》的部分款项用来制作一个象征青春的雕塑,“当时我就是想做个雕塑,基座刻上《三月》等字,以作纪念,《三月》停刊以后,起码这个雕塑还能放上几年。”徐家麟说。起初,这个雕塑摆放在青少年图书馆的前面,随后,因艾青纪念馆的建立,又搬至金华理工学院,现今的金华理工学院又成了一片施工现场,不知这个《青春》的雕塑去向何方?

  一如皮亚所说,只有一种东西高于写作,那就是沉默。

【作者】: 记者 许中华/文 孙梦婷/摄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踏青郊游去塔石
·婺城小型水库巡查员汛前“充电”
·汤溪镇举办首届婺剧坐唱班擂台赛
·居民:门前道路硬化成“难事”?
新闻排行榜
· 一方青砖“雕”乾坤
· 城东街道桃园社区助力城创这么干
· 满怀文化自信走进新时代
· 婺城“喜庆十九大”文艺巡演走进安地
· 曹荣安:环保路上坚持“雷锋心”
· 遂昌婺城文化 走亲共贺盛会
· 书画名家走进婺小 挥毫弘扬传统文化
· 市委政法委专家组来婺 检查指导维稳安保工作
· 公安部督查组来婺指导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白沙溪的倒影

道情宣讲省党代会

义诊践初心

角逐赛场竞风采

记革命烈士——徐文佩
  服务  
?公交 ?列车时刻表
?常用电话 ?邮政编码
?企业档案查询 ?电信话费帐单
?学历证书查询 ?自考信息查询
?长途区号 ?外语翻译
?技术供求信息 ?汽车客运
?科技信息资源查询 ?航空航班
?移动话费帐单 ?地图查询
?机动车违法查询 ?网上报警
?驾驶员违章查询 ?专利检索
?医疗卫生 ?法规查询
?教育局考试成绩、录取情况查询
 

婺城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浙新办2008[ 15 ]号 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辩率调为1152*864

浙江在线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